榆林敢叫天地换新颜写在榆林所有贫困县实现

患者提问:目前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药物是? http://www.bdfyy999.com/bdf/zhuanjiadayi/changjianwenda/m/2280.html
脱贫攻坚倒计时

DAYS

.02.29

年2个、年3个、年3个......

这组数字是我市8个国定贫困县退出贫困序列的步履表,它见证了榆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喜人战果,更是对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群众的极大褒奖。

2月27日,省政府发布公告,同意包括佳县、清涧县、子洲县在内的29个县区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市8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39.51万贫困人口不再受“穷”,榆林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响鼓重锤,善作善成。榆林广大干部群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气与毅力,用“敢叫天地换新颜”的冲劲与豪迈,上下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难越向前,谱写出壮丽的脱贫奋斗之歌。

“穷县”全部“清零”

榆林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是革命老区县,其中有8个国定贫困县,贫困县占县市区总数的三分之二。除定边县外,其他7个县区同时还是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

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35万户41.56万人,有个贫困村,其中3个深度贫困村。“特困、深度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口中的“硬骨头”,人口多、基数大、基础差是挡在榆林脱贫攻坚面前的一座座大山。“打赢这场硬仗、啃下这块硬骨头、高质量完成任务......”面对严峻的形势,市委书记戴征社、市长李春临信念坚定,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走上一条可歌可泣的脱贫致富路。

围绕“人人过硬”,领导干部尽锐出战,“五级书记”抓扶贫,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指挥,带头研究部署、带头推进具体工作落实,市委常委分别包抓计划摘帽县,其余县市区至少有1名市级领导包抓,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纷纷把脱贫攻坚工作拿在手上,压实了行业部门攻坚责任和工作任务。

夯实责任,榆林出台多个提高脱贫质量的意见,上至市委书记、市长,下至联户帮扶干部,形成了责任连带、上挂一级的追究机制,真正把“紧箍咒”套在每一名扶贫干部头上。严明奖惩抓落实,仅年全市提拔重用干部名,表扬通报先进个人77名,追责人,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件,处理人,下硬茬彻底扭转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创新贫困对象遍访行动落实办法,县乡村三级书记遍访完成率分别达到83.4%、73.8%、94.3%,解决问题2.86万件。

几年来,大到贫困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小到贫困群众的生活起居,一件件难题、一个个“硬骨头”,榆林看到了,想到了,更“拿下了”:全市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1.56万贫困人口下降至1.82万人,榆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真”字诀奋斗美好生活

在贫困县区采访,记者经常听到群众口中“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我们的好干部”的话语,这样的话在脱贫村听到过,在移民搬迁的新居中听到过,在享受到医疗救治的病房中听到过。

“各级扶贫干部把国家的扶贫政策精准落实,贫困户苦干实干,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市扶贫办主任王志强说,“贫困群众面临的问题,扶贫干部甚至比贫困户自己都清楚,这是长时间工作生活在基层一线才能做到的。”

走访中,尽管模式不同,但曾经的贫困县脱贫经验有一点是共同的:真抓、真帮、真干。

——强化资金投入。到年,榆林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21.87亿元,8个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84.21亿元。年榆林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8.64亿元,继续保持陕西省第一,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31.98亿元,达到历史最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广泛开展地毯式排查,实施以退出任务清零、工作短板清账、行业数据清底为主要内容的“三清”行动,全市贫困人口普遍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无因贫辍学学生,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易地扶贫搬迁全部达到国家入住标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年对全市仅有的佳县3个深度贫困村,强化倾斜支持,投入资金多万元实施37个项目;聚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将5.92万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1.21万人纳入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向3.2万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万元。——狠抓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做优做强特色产业,聚力发展山地苹果、马铃薯、小杂粮、设施蔬菜和白绒山羊养殖等中长期产业,覆盖贫困户10.6万户。实现贫困村产业项目全覆盖、技术帮扶全覆盖、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选派精兵强将。每个贫困县都有定点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村都派驻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安排了帮扶责任人,围绕目标,聚焦精准,倾情倾力帮扶,甚至有些扶贫干部倒在了扶贫路上。——激发内生动力。贫困群众甩开膀子,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用双手和汗水努力摆脱贫困面貌,涌现出绥德县折明明、佳县刘建贵等一批先进典型代表。

干群齐心奔小康,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样的奋斗壮举在榆林大地上到处发生着。

将脱贫奔小康进行到底

这次脱贫摘帽的佳县、清涧县和子洲县,曾经是榆林的“贫困大户”。如今,三个县的变化,有目共睹:拥有3个深度贫困村的佳县全面发力,刘家崖窑村发展山地苹果,种植远志、小杂粮,分散规模养殖模式带动贫困户44户,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曹家沟村实施低产枣园,种植远志,木炭加工厂、手工挂面加工厂、综合养殖基地对外承包经营,村集体年收益22万元。拓家硷村养猪场、小杂粮加工厂、8座蔬菜大棚对外承包经营,实行订单农业,村集体年收益39.8万元,红枣羊养殖带动4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多元;3个村光伏电站均并网,年均收益约15万元。

子洲县是全市贫困人口最多的县,按照“林果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该县着力构建“大小产业相连、长短产业互补、多重产业叠加”的脱贫路径,分别发展苹果、核桃、中药材等长效产业16.2万亩、31.2万亩、20万亩,稳定贫困户增收;发展短期养殖业,促进户均增收元,并调整羊子养殖结构,发展超细绒山羊1.5万只、湖羊2.2万只,形成了“南绒北肉”的格局,户均增收元。村集体经济乘势而起,投资1.5亿元发展项目个涉及个村,贫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实现了短期可增收、长期能致富、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门路。

清涧县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该县按照“短线产业促脱贫、长线产业促发展”思路,扎实推进优质红枣、山地苹果、生态养殖、光伏扶贫产业,累计安排产业发展资金6.9亿元,实施个项目,覆盖全县产业脱贫户人。打造“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北国枣业深加工项目,带动贫困户户,户均预计增收元;探索推广“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模式,把有能力的、有意愿的贫困户牢牢嵌入到产业链中,全县9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正常运行,分红万元,受益贫困户户;优化产业扶贫销售终端,开设“塬上清涧”黑毛土猪肉店36家;开展消费扶贫对接,国家卫健委机关工会仅年消费清涧黑毛土猪头、农特产品大礼包单。

“脱贫了,但是仍然不能盲目乐观,必须快马加鞭往前追。”脱贫县的领导们纷纷表示,刚刚脱贫的群众家底还不厚,仍然需要带动群众巩固脱贫成果。

年,我市剩余户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这些群众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也更大。“我们将坚决贯彻四个不摘、坚决防止松劲懈怠,继续两手抓,一手实施综合兜底保障措施,确保剩余的1.82万贫困人口不落一人;一手抓39.6万已脱贫人口的成果巩固,确保他们不再返贫,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王志强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榆林誓将脱贫致富奔小康进行到底。

编辑:王微审核:刘利虹来源:榆林日报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yy/4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