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黄帝内经朗诵与解读12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逆春气则少陽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陽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陰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陰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陰陽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陽,秋冬养陰,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陰陽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陰陽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张兰芳老师的解析如下:很高兴听到林老师的诵读,读的很流畅,很熟练,背后肯定做了很多功课!下面开始今天的解析。“逆春气,则少陽不生,肝气内变。”“少阳”说的就是少阳之气,因为春天,就是阳气刚刚开始升发,所以叫少阳,少就是小的意思;平时咱们说的少东家少爷,就是这个意思。“逆春气”则少阳之气不能很好的生长,就会容易生肝病。“逆夏气,则太陽不长,心气内洞”,到了夏天就成了太阳之气,太是大的意思。如果违逆了夏天长的这个气,则太阳之气不能很好的生长;“心气内洞”,这个洞就是空洞的意思,就是中间是空的,它的造字本意,是说那种大的山洞,“心气内洞”就是心气不足;“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就是如果违逆了秋收的气机,这个太阴之气不收敛,“肺气焦满”,就是不利于肺气的肃清,就会胸中胀满。在这个地方给大家解释一下,“逆秋气,则太陰不收,肺气焦满。”有的地方把这个太阴做少阴。我觉得做“少阴不收”比较合乎逻辑,就是因为秋冬为阴,秋天阴气还不那么重,所以啊,秋天应该叫少阴,然后到了冬天就叫太阴。各个说法不一样。“逆冬气,则少陰不藏,肾气独沉。”违逆了冬藏的气机,这时候少阴之气,不能很好的收藏。“肾气独沉”,这个沉是下沉的意思;在中医里讲心和肾的正常的脏腑气机,是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这个时候,因为“违逆了冬气”,所以“肾气独沉”,肾气是下沉的,肾水不能正常的上升。“夫四时陰陽者,万物之根本,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夫四时陰陽者,万物之根本。”这个不用解释了,四时阴阳肯定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非常容易理解,春夏本身就是阳气在生发,在生长,秋冬就是阴气在生长,在收藏。人们应该顺应这个自然之道,我们的人体也应该这样,在春夏的时候养长你的阳气,在秋冬的时候收敛你的阴气;“以从其根”,就是要顺从这个自然的根本;“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句话怎么解释呢,这个“生长之门”可以理解为就是生长化收藏的门户,生长壮老已的途径。人要和万物一起顺应自然之道,或沉或浮或生或发或收或藏,顺应自然之道的意思。“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也很好理解;“故陰陽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这也非常容易理解,还是说顺从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生长之本。“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这个“苛”的造字本意是说随处都可以生长的小草。所以有个词叫苛捐杂税,就是非常细密的,非常多的。“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就是说你顺应了自然之道你就得道了,你就掌握了养生之道。“道者,圣人行之。”就是圣人会很自觉的去顺应养生之道。而“愚者佩之”,是说愚蠢的人会背道而驰,这个佩可以理解为通假字,就是背,违背的背。“从陰陽则生,逆之则死”,这个也非常容易理解;“反顺为逆”仍然是说逆之则乱。因为你违背了顺序,仍然是逆的意思,“是谓内格”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体内的这个脏腑气机的运行,与这个大自然,与自然之道相隔拒,就是不和谐,不相顺应。“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说圣人会很好的预防。预防疾病是一切的根本。“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仍然是说的这个意思。病已经长起来了,然后再吃药;混乱已经来了,然后再治理。“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你已经口渴了才去挖井;开始战斗了,你才去铸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咱们现在还在用,就是为时晚矣;这段话实际是说,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家应该听说过中医的治未病就是从这儿来的。就是说人们要善于防治亚健康,不要等疾病真的来了,才手忙脚乱。今天的解析到此结束,谢谢。

赞赏

长按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儿童白癜风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yy/2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