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帝曰:何以知其胜?
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帝曰:有不袭乎?
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
帝曰:非常而变奈何?
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张兰芳老师的精彩解析如下:
很高兴听到石老师的诵读。非常流畅,认真,感谢你的参与。下面开始今天的解析!
“帝曰:何以知其胜?”咱们昨天讲过了就是何谓所胜,实际上就是黄帝进一步的问,运气变化的规律。怎么能知道它们的所胜。“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岐伯回答说;“求其至也”,就是我们要学会推演气候到来的规律。比如立春,立春以后,春木就是风气当令。我们要明白,什么时候来是正常的;“皆归始春”,以立春为始;“未至而至”,未至就说时令节气还没有到,但是这种气候已经到来了,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这个薄的本意是说的蔓延生长的草丛,就说它会逼迫它所不胜的那一方。
“而乘所胜也”,这个“乘”可以理解成欺凌,欺侮,它会欺凌它所胜的那一方;“命曰气淫”,“气淫”就是过度,这个淫本意就是水液泛滥,过度和前面的太过是一个意思,就是运气太过了。这个所胜所不胜是什么意思呢,仍然是五行相克,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就是五行相克的规律。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立春,春天来了,春木应该是风气当令,但是,还没有立春,风气早到。这就是未至而至,就是还没有立春,风气提前到来。这样对我们的人体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大家知道金克木,金就是木所不胜。金对应的是我们的肺,也就是说立春还没有到,就开始刮大风,这时候会伤害我们的肺脏。这个很容易理解,我们容易得一些肺病,呼吸系统容易出毛病。“而乘所胜也,”木克土,土为木所胜。它同时可以伤害到我们的脾胃,这种反常的气候变化,会伤害我们的脏腑。
大家的书上应该“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这个“气淫不分”“不分”这两个字,以及“邪僻内生,工不能禁;”应该是多余的字,也就是说在抄录的过程中有误。应该删除这几个字。
“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这个气迫和前面的气淫,大家可以反过来理解。“至而不至”,就是时令节气已经到了,但是相应的这种气候并没有来,这就是不及。“所胜妄行”,就是说它所胜之气,因为缺乏制约而更加地大肆妄行。“所生受病”,就是它所生之气因缺乏资助而更加困弱。
“所不胜薄之也”,就是其所不胜的气会更加的困迫,窘迫;命曰气迫,这种不及的情况被称为气迫,这个迫可以理解成窘迫,就说指令节气到了,但是这种气候没有到,说明它比较弱,所以它就非常的窘迫,称为不及。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立春,春木,风气该来,但是立春了,风气却没有来,这就是不及;“所胜妄行”,木克土,土为木所胜,这时候我们的脾胃功能就会亢盛;“所胜妄行”,就是说因为缺乏制约,它就会大肆妄行;“所生受病”,木生火,这时候我们的心脏就会容易生病。因为火为心。所不胜薄之也;金克木,金为木所不胜,这时候风气该来不来,我们的肺气就容易窘迫,这就是气迫与不及;“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求其至,就是为了辨明这个气候到来的是否恰当。
“谨候其时,气可与期”,我们明白了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如果它的到来,恰合时令,运气是可以推算的,可以预期的。“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失时反候”就说它违反了时令,反常的气候,五行不守规矩,五运六气出现反常。
“邪僻内生”,就是邪气袭人,入内成疾;“工不能禁”,就是即便是好的大夫也不能避免,也不能控制这种病情。也就是在说反常的气候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帝曰:有不袭乎?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不袭就说不相承袭程,不按规矩来,就像前面的不及与太过,气迫与气淫。如果苍天之气失常就会出现病变。帝曰:非常而变奈何?非常而变,就是说反常的气候造成的病变是怎么样的呢!“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变至则病”,就说反常的气候出现的时候,人容易生病。如果出现的反常的气候为正常当令气候所胜,则疾病比较轻微;如果反常气候的出现,为正常当令气候所不胜,则病情较重。如果这时候重感于其它的邪气就是死症。这句话仍然是在用生克的关系来说明。
“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反常气候的出现,不在其所克制的时令,病情就会比较轻;如果在其所克制的时令就会比较重,大家用五行相胜去推算它,你就能理解,时间关系不细解释。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黄帝回答说很好,我听说阴阳之气交合而生成有形之万物。因为变化无穷而形态各异,从而各有其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天地之运,阴阳之化是互文的修辞手法,可以理解天地之化,阴阳之运,就是说天地阴阳的变化,在生成万物的时候,它们所发挥的作用,谁多谁少,你能不能告诉我?“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大神灵问”就是指的黄帝;“请陈其方”,就是请让我告诉你它的方向,它的大道理。“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色”,这个可以理解成所有的植物,青赤黄白黑;然后它们又衍生出各种的变化,“不可胜视”,就是我们无法一一看尽,看也看不过来的意思;“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就是大地生出的五味来供养人,五味的滋味之美,也是我们不能遍尝的。“嗜欲不同,各有所通。”人的嗜欲不同,各有原因,也就是说你的某些嗜好,是由你的脏腑功能状态所决定的,有诸内,必形于外,有诸外,必根于内。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是喂养的意思,天地有好生之德,喂养生灵,包括我们人类。“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色修明”,就是使我们的面色红润,白里透红,很有光泽;“音声能彰”,我们的声音能够非常洪亮;“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这个很容易理解,我们的五谷五味藏于我们的肠胃,体内化生的精气来养我们的五脏之气。脏腑调和,生化有源;津液可以生成,我们的精气神也随之而生,今天的解析到此结束,谢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