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在这段话中有几个重点必须知道。所谓“气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的总和。当然这里所提到的气质是指不好的气质才需要改变。说它是“天生”的,是因为禀承于多生以来的业力习气,故难以改变。但只要能“改”就能“变”,至于难不难,就看你肯不肯下决心改。所有不良习气,肯改、愿改就不难。而气质不好为什么不愿改、不肯改,是因为尚未认识到不良的气质会给自己、给他人造成伤害。所以,唯有通过读书——读好书、读圣贤书,尤其读佛经,明白义理之后,自然就会自觉提高内在的修养和检点外在的行为,由是改变了原先不良的气质而为高贵的气质。所以说“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有句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成语,正好道出了佛法的真谛。“江山”指山川大地,即我们的依报——生活的环境;也借指一个人的外貌和所表现的行为。而这些外境及个人行为都是我们心识所变现的,心伴随着善因缘可以由坏变好,随恶因缘也可能从好变坏。究实而言,十法界的善恶染净因果,皆是依心而造、依缘而有,都是可以改变的。可见江山之所以易改,不一定要去打造改变江山,只要把不良的心态改了,自然对整个江山也就改观了,因为依报随着正报转,心境可以改变环境。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端正自心,因为心为业主。至于本性,在佛法上说,是指众生本然清净的体性,恒常不变,无生无灭,且莫说“难移”,根本就不可移。所以,应该改变的是“习性”,而不是本性。把习性中所有的污染恶种子清除干净了,即称合清净本然的体性。
、许多学佛的人在初发心时,都比较兴趣浓厚,热情洋溢,但时间稍久,反而慢慢开始退惰了。甚至于就算时常听闻佛法,也很难自觉主动地把佛法融入生活中去依教奉行。这用社会上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所以《佛说无量寿经》中对三辈往生者都强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因为菩提心具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佛道无上誓愿成”,一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假如不发这样的菩提心,要让他坚持一向专念是很困难的。而发了菩提心之后,那就不一样。有这两种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在督促,你念佛就不光是为自己往生净土而念,而是为将来欲度无量众生而念。既为无量众生而念,就容不得你自弃,容不得你懈怠不念。因为你不念佛就成不了佛,你成不了佛就度不了众生,这样你为着完成你的责任心使命感,任重而道远,你就不能不奋起精神,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了。
、我们每天重点所要做的事,就是以念佛来调整心态。因为一句佛号中具含众德,无论你心中缺什么德,通过念佛,他都可以给你一一补上。只要你的德行提升了,内心宁静了,那就是最佳的心态。有了最佳的心态,保持最佳的心态,便没有行不通的事,也没有办不成的事。
、
发广大心,立高远志;行而当行,止所当止;
不攀浮名,不图虚利;远离虚妄,安住空寂。
《分陀利说说》易企秀: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在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