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憋气胸闷国医大师留下一方,丝丝入扣,

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605/6631976_0.shtml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说说,中医关于养心脏的事儿。闲言少叙,我直接给你说个医案故事。有个患者,男性,当时是50岁。此人,从大概一年前的秋天开始,就有阵发性的心前区疼痛。一旦发作,痛势就连及胃脘部位。只要一累着,或者气温低了,或者心情激动了,他就容易犯病。由于痛势连及胃部,所以此人曾经当胃病治了好久。结果,根本无济于事。怎么办啊?后来,此人就慕名找到路志正前辈求治。路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现在的中医爱好者,没有不知道他的。刻诊,见患者脉象细涩,舌质暗红,苔白,整个人虽然有胃痛、食欲不振的现象,但更多的是感觉胸闷憋气、心悸胸痛,有时候痛如针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扎”一下。

另外,患者精神疲惫,睡眠不好,容易出汗。路师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果断地对患者讲:“你的病肯定不在胃上,从现在开始把胃药停了,集中力量治心脏”。然后,他老人家提笔书方一首。但见:丹参,郁金,檀香,茯苓,川芎,远志,酸枣仁,橘红,枳壳,瓜蒌,黄芪,桂枝,甘草,三七粉(冲服)。所有这些,水煎服。结果如何?患者服药后反映,胸痛之感大大减轻,出汗现象消失,但是依然略有神疲、心悸、睡眠不安之感。这时候,原方加入砂仁、白术(炒),继续调治。最后,患者连服2周,所有症状几乎全部消失,生活完全恢复正常。随访两年,病情未曾发作。可以说,这个医案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不少心脏病人,都有过和他类似,甚至完全相同的疾病体验。来,我给你聊聊这背后的道理。首先,你得明白一点,我们的心脏,五行属火,乃是阳脏。它对于阳气的需求,是很大的。如果一个人,心中阳气供给不足,那心脏就没办法完成工作。心脏病,随之而来。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心脏里阳气的供应呢?答案,就写在他的舌脉上。你看,此人脉象细涩,舌质暗红。这很显然,是心血滞涩、瘀滞的表现。患者的心胸部位有刺痛感,这更说明,患者心胸部位有淤血。那接下来的问题是,患者的心血,为啥会瘀滞?

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现在,患者血瘀了,似乎说明心气不充足,难以帅血而行。那么,患者到底有没有心气不足的表现呢?当然有。他胸闷憋气、动不动就出汗,脉象细,这都是气虚的表现啊。看起来,患者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心气不足、心血瘀滞。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患者心中的阳气,肯定无法被有效供给啊。分析到这里,我们就清楚了。要想解决患者的问题,就必须补心气、活心血,进而温通心阳。这里头,黄芪是补气的,改善气虚的问题。茯苓健脾,辅助黄芪健脾益气。丹参、郁金、川芎、三七粉,这些是活血化瘀的,用于化解心中之淤血。要想活血,必须行气。气行,血才能行。所以说,这里加入檀香、橘红、枳壳这类行气之品。然后,来一个瓜蒌。它可以宽胸散结,通胸阳,是治疗胸痹疼痛的要药。现在,心气足了,心血活了,于是加一个桂枝,温通心阳,让阳气重新占据心脏。在这个基础上,用远志和枣仁,沟通心肾、养心安神,改善患者的睡眠。你看,如此一来,患者的问题不就得到周全地改善了吗?

现实生活中,很多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就是这样——脉象细涩,舌质暗淡,甚至略紫暗,心中有憋闷、刺痛之感,在劳累、激动、情绪不佳的时候容易犯病,整个人没力气,不爱动弹,睡眠不佳,也没有精神头。在天冷的时候,毛病会加重。这类人,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心气不足、心血瘀滞、胸阳不振。路师的配伍,的确给了我们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当然,非专业读者,还是应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加减。根据不同的情况,应做不同的调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yy/109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