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补心丹方名为何用天王,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传闻。天王补心丹可能源于佛门,何以这样说呢?据《道藏经》载:有个叫志公的和尚日夜讲经,邓天王怜悯其劳苦,遂赐给此药方。《医方集解》也有类似的记载:“终南宣律师课诵劳心,梦天王授以此方,故此得名”。至于该方是否天王所授是无从考证的。但近年来有人在整理敦煌卷子古代医书过程中,于唐代人士书写的佛经内发现有“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补心丸方。”研究后认为毗沙门天王是佛教中的天神,天王补心丹中的天王即毗沙门天王的略称。由此可以推论:现行的天王补心丹方系从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补心丸演变而来的,它的方名可能与佛教有关。天王补心丹为治疗心肾不足,阴虚火动所致心神不宁的重要方剂,《校注妇人良方》记载本方主治“妇人热劳,心经血虚,心神烦躁,颊赤头痛,眼涩唇干,口舌生疮,神思昏倦,四肢壮热,食饮无味、肢体酸疼,心怔盗汗,肌肤日瘦,或寒热往来”。后世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凡心肾不足,阴亏血少所致的失眠、狂证、遗精、健忘等均可选用。《校注妇人良方》人参(15克),茯苓(15克),玄参(15克),丹参(15克),桔梗(15克),远志(15克),当归(30克),麦门冬(30克),柏子仁(30克),酸枣仁(30克),生地黄,五味子(30克)。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治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失眠、心悸、梦遗、健忘。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每服20~30丸,临卧时用竹叶汤服。《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阴虚血少,心失所养,故心悸失眠,神疲健忘;阴虚生热,虚火内扰。故虚烦,遗精,口舌生疮。治当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取其滋肾水以伏心火;天冬、麦冬滋阴清热;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当归补血润燥,共为臣药;人参补气,使气旺则阴血自主,且又宁心益智;五味子益气敛阴,以助补气生阴之力;茯苓、远志养心安神,又可交通心肾;玄参滋阴降火,以制虚火上炎;丹参清心活血,使之补而不滞;朱砂为衣,以其色赤入心,重镇安神,共为佐药;桔梗为使药,取其载药上行,使药力上入心经,与丹参相互又可行气血。使诸药滋而不腻,补不留瘀。诸药合用共成滋阴养血安神之剂。本方为滋补心阴的主要方剂,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现代常以此方加减,治疗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前综合征等心脏病,症见眩晕失眠,心神烦躁,舌红少苔属阴亏血少者均可使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