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葛根素逆转A142

重要小贴士“蛋白质组学培训班”将于年5月28-30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培训班将邀请一线从事蛋白质组学及其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的专家人员,深入讲解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的特点及选择、数据分析的流程及技巧等法。了解培训详细信息及报名直接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

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网络首发日期:-02-02

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葛根素逆转Aβ1-42损伤SH-SY5Y细胞的机制

张林,方德宇通讯作者,柳春通讯作者,赵丹玉,王艳杰,陈文娜,崔勇,郭隽馥,丛培玮,冯小帆,张云亭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年由一位德国医生首次发现并报道,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影响记忆及学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认知障碍和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聚集是其重要的评价指标。调查显示,AD在老年人中65岁以上的发病率约为12%,而85岁以上的发病率高达50%。全世界范围内AD患病人群约有万,该病已成为高收入国家中四大最昂贵的疾病之一。尽管AD的许多可改变风险因素占AD风险因素约54%,但大部分变化仍无法解释,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AD的策略。

AD归属于中医学痴呆病的范畴,该病名最早可见于东汉时期《华佗神医秘传·华佗治痴呆神方》,同时《左传》中记载的“成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不知分家犬”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有关痴呆症状描述最早的记录。因此,对于痴呆的防治,我国已累积上千年经验,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中药防治AD有其独特优势,人们期望使用无毒有效的天然药物而不是化学药品治疗疾病。HUANGHJ等为了评价中药对AD的治疗作用,采用Aβ25-35寡聚体诱导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并比较了葛根、栀子、刺五加、红景天和人参水提物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葛根组优于其他4组。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等功效。近年来,其有效成分葛根素的抗AD活性吸引了众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hl/8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