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几个朋友小聚,席间一人随口说了句“总觉得浑身乏力,是该补补肾了”,说完,想起我在旁边,就笑问我作为中医,怎么看待他对于“补肾”的重视,会不会觉得有点太夸张了。我给他倒了杯茶,回答说:怎么会呢,懂得补养肾,这才是养生养到了根儿上。
话说回来,为什么“补肾”始终是个热门话题?因为它的重要性就摆在那,没有哪一种重视是凭空出现的。肾到底有多重要呢?我先简单说说:
肾是“先天之本”,这句话大家常见到,它最主要的功能是藏先天之精,这是身体的动力之源,在幼年时期促进生长发育,青春期可以繁衍后代,人一生的过程中都能用到肾精。按中医的说法,肾精不可再生,所以会养生的人都知道“节约资源”。同时,肾主一身阴阳,什么意思呢,五脏的阴阳都要依靠肾滋养,就像一棵树,肾就是根。
所以我说,照顾好了肾,养生就养到了根上。一说“肾虚”,要补肾,可能很多人都想到“六味地黄丸”,这是千古名方啊,功效是毋庸置疑的。那是不是说明大多数肾的问题都可以用它?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补肾,到最后好像是白忙活一场,没看出效果呢?其实这两个问题,最终都能归结到一个答案:虚分多种,补没看出效果,可能是方向走错了。
一、肾虚分几种,怎么应对?
1、肾阳虚
肾阳虚的人,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①外表上看:脸色发白,这是因为气血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清窍;容易浮肿,尤其是腰部以下更明显,因为水液内停、溢于肌肤。如果发现面色黧黑、没有光泽,那就代表肾阳非常虚了,浊阴弥漫肌肤,千万不能忽视。
看舌头,肾阳虚的人一般舌体胖大、舌苔发白。
②怕冷,下肢(腰、臀部、大腿)尤其畏寒,因为阳虚不能温煦肌肤;
③腰膝酸软,活动一会儿就想休息,因为肾阳虚不能温养腰府及骨骼;
④容易精神萎靡,因为阳气不足,心神无力振奋。
⑤性冷淡。男子易阳萎早泄,女性易宫寒不孕。原因是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生殖功能减退。
⑥肾阳不足还可导致消化道症状:最典型的就是五更泄泻,什么是五更泄泻?黎明时分天还没亮,人就被“闹肚子”给叫醒了。原因是命门火衰,火不生土,导致脾失健运。还有小便清长、次数多、夜尿多,因为肾司二便,肾阳不足,膀胱气化的功能就弱了。
针对肾阳虚,一不能单纯补阳,因为阳虚的人一定气虚,所以也要兼顾补气、阴中求阳;二不能补阳补得太过,因为身体阀门大开,阳气外泄,反而会加重阳虚。所以采取温补肾阳的方法,“金匮肾气丸”是很有效的,组成:
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桂枝3g,附子3g
方子出自《金匮要略》,是大医张仲景的名方。桂枝、附子温补肾阳,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滋补肾阴,牡丹皮、泽泻、茯苓发挥调肝、渗湿、泄浊的作用,诸药共奏温补肾阳的功效。
这里还需要多说一句,市面上卖的金匮肾气丸成药多加了牛膝和车前子,它们俩都有利水的功效,所以增强了消肿的效果。
2、肾阴虚
肾阴虚的人,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①外表上:因为身体里的水少,很多肾阴虚的中老年人看起来干瘦、颧红。水少了,人就会潮热盗汗,手心、脚心、心口窝都热烘烘的,中医叫“五心烦热”。
看舌头,舌红少津。
②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头晕耳鸣是因为脑海失充,而失眠多梦是阴虚的普遍症状,并不独属于肾阴虚。
③容易性冲动,男性会出现阳强易举,梦遗,因为阴不能制阳的时候,阳就比较躁动。
女子月经量少,甚至可能闭经,因为阴津不足,不能转化为血,当肾阴虚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出现崩漏,因为阴虚阳亢,虚热迫血,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热的时候首先用水来对冲,水不够,就只能用血了。
④肾阴虚的人也容易腰膝酸痛,因为肾阴不足,导致髓减骨弱,骨骼失养。
⑤小便发黄,大便干结。
讲肾阴虚,就要把家喻户晓的明星“六味地黄丸”请出来了,组成:
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
六味药三补三泻,之所以有补有泻,是因为要在补肾阴的同时防止肾水过多,让补与泻形成新陈代谢的过程。其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分别是滋肾阴、滋肝阴、补脾阴的,泽泻、牡丹皮、茯苓分别是泻肾浊、清肝火、利脾湿的,它们共同发挥滋阴补肾的功效。如果患者肾阴很不足,可把熟地黄换成生地黄。
当我讲完肾阴虚和肾阳虚,肯定还有人迷糊。说医中,我怎么既觉得浑身发冷,又经常容易冲动、便秘?阴阳两虚怎么办,临床常用“地黄饮子”,它是阴阳双补的,组成:
熟地黄12g,巴戟天(去心)9g,山茱萸9g,石斛9g,肉苁蓉(浸酒焙)9g,附子(炮)6g,五味子6g,官桂6g,白茯苓6g,麦门冬(去心)6g,石菖蒲6g,远志(去心各等分)6g
这里面熟地、石斛、麦门冬负责补水,五味子能加强补水的作用,巴戟天、肉苁蓉、附子、官桂(肉桂)负责补阳。
3、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是肾虚里最严重的,它主要是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
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①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身体发软,囟门闭合晚,智力低下。这是因为小儿肾精不充,不能主骨生髓充脑。
②成年人:性欲减退,生育机能低下,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这是因为肾精不足,生殖无源;
健忘恍惚,神情呆钝。这是因为肾精亏损,无以充髓实脑;
发枯易脱,齿松早脱。因为肾之华在发,齿为骨之余,肾精不足,头发牙齿自然长得不好;
耳鸣耳聋,因为肾开窍于耳,听力强弱受肾的影响;
腰膝酸软,因为肾精不足,不能养腰府;
肾精不足,可以用“五子衍生丸”,组成:
枸杞子9g,菟丝子9g,覆盆子9g,五味子9g,车前子9g
种子一般都补肾,其中,枸杞子滋补肝肾,菟丝子补阴益阳、填精益髓,覆盆子和五味子益肾固精,车前子渗利湿浊,它们共奏补益肾精的功效。
4、肾气不固
肾管理小便、大便、男性精液、女性白带和月经。所以当肾气不能固摄,就会在很多不自知的情况下,出现大小便失禁,男性遗精、滑精、早泄、小便浑浊,女性白带清稀量多。同时,也一定会伴有腰膝酸软。肾气不足的女性,怀孕时还有可能胎气不固,导致早产、滑胎。
肾气不固也有脾的关系,约束主要靠脾气,脾气不能收敛,对肾气的固摄也有影响。可以用“缩泉丸”,组成:
益智仁9g,乌药9g,山药15g
其中,益智仁能补肾收敛、缩小便,乌药温肾散寒,山药发挥收敛、固肾益脾的作用,三味药共同发挥温肾驱寒、缩尿止遗的功效。十几岁的孩子尿床,水陆二仙丹、缩泉丸是有效的。
到这儿,四种“肾虚”就讲完了,其中最严重的是肾精不足,然后是肾阴虚、肾阳虚。
为什么现在肾虚这么普遍呢,有没有心理层面的原因?这还涉及到一点文化背景,下面我就跟大家聊点轻松的,再介绍两个用自己的思想去补肾的方法。
二、从情志与文化聊“肾”
1、“恐”的代价
肾在五志主恐,“恐”这种情绪,表现出来的不单纯是害怕,还有可能是担心、焦虑。
大家有没有这种情况:说话办事、一言一行,总担心哪里出了问题,总是去想如果放着问题不解决,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即便你明知道很多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还是控制不住情绪。而很多没有必要的担心,就造成了对肾气的消耗。
现在家庭,很多是“恐吓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实际非常大。什么是恐吓式教育,比方说动不动告诉孩子“再不睡觉,妖怪要把你抓走了”,或者“再不好好学习,我就要揍你了”,孩子经常受到恐吓,肾气的升发就会被压制。从小就这样,肾还能好吗?
我们既不要被别人恐吓,也不要被自己的想法恐吓,只有这样,情志上才不会浪费过多的肾精,节约资源,就能用得久一点。
2、用思想去“补肾”
①“一阳生”补肾阳
道家修炼讲究“一阳生”。一年之中的冬至、一天之中的子时(凌晨12点),都是一阳生的时间。
延伸到心理层面,我们要把握一些时机,使心火越来越旺,从而提升阳气。当人们精神境界提高的时候,就是一阳生。比如读书、看电视的时候,会被正能量触动。如果一个医生看到病人很痛苦,由此联想到天底下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突然就有了一种动力,进而去救死扶伤,这也是一种境界的提升。
这种一阳生,对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一些非常有智慧的人就很长寿、健康,是因为他们心念比较大,获得的能量也很大。这样的人一般都不会肾阳虚。
所以说,好的补肾方法之一,就是“一阳生”。
②“立志”促发肾气
补肾,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树立远大的志向。
立志远大,有利于促发肾气。
版权声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