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
“双塘与龙,同心同乐”为主题的互访交流活动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为了更好传承传统习俗,感受不同地方过冬的氛围,加强文化与工作经验交流互动,进一步发挥志愿者的主体性。年12月20日一大早河源市仙塘镇社工站迎来了清远市汤塘镇社工站、龙山镇社工站的7名社工及11名志愿者,开展以“双塘与龙,同心同乐”为主题的互访交流活动。上午10时,我们迎来了乘车3小时的同工与志愿者。车刚停下,车门一打开就看到穿着“双百蓝”的同工,感觉非常亲切,内心也非常激动,期待已久的的“客人”终于见面了,相信对方应该也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吧!最让我们感觉惊喜的是,他们还精心准备了当地特色美食,“臭屁醋”、清远鸡、糯米糍、流流梅、蜜金桔、雪花杨梅等小吃,不仅让我们大饱口福,还让我们感受了当地特色的美食文化。走进站点,首先仙塘社工站的志愿者为他们每个人送上一杯热乎乎的茶水,表示热烈的欢迎。接着由仙塘镇社工站副站长王健带领大家参观仙塘镇社工站的办公场所、工作成效展示栏,为他们认真介绍仙塘镇社工站及社区的基本情况,站点的服务主线等内容,我们在有分享,有交流、有互动中结束参观。仙塘镇社工站作为“东道主”,为了更好地加强社工站与志愿者骨干的交流,同时发挥仙塘镇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会员及志愿者的力量,前期仙塘镇社工站社工们一起梳理个案救助、社区发展、协会运营、人才培训相关工作经验与成效,以最好的一面迎接大家的到来。同时,社工组织协会会员与志愿者共同策划本次跨市的互访交流活动,从行动上珍惜本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经验提炼、PPT制作、路线规划、人员分工、物资购买、用餐准备、会场布置等。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参观站点、经验分享、座谈交流、互品特产、走访社区和共做萝卜粄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等。参观之后,三个社工站的同工和两地的妇女志愿者们开始共同准备午餐,大家分工协作,相互配合,营造了一种客家人与生俱来的热情——“入门就是自家人”。制作过程中大家还相互分享当地特色美食,交流不同的制作方法,融洽的氛围就像许久不见的老朋友再次相聚,欢快的交谈声、笑声萦绕在整个文化活动中心,场面非常温馨。午餐收拾碗筷休息片刻后,所有人移步到会议厅参加交流座谈会。会上,仙塘镇社工站副站长王健通PPT、视频等方式分享站点3年来以来的服务经验,尤其是组织培育主线的内容。社工从如何与社区妇女们结识的?仙塘镇社工站组织培育的整体过程是怎么样的?目前取得什么成效以及未来规划等等。随后,仙塘镇社工站妇女骨干向大家分享了如何借助广场舞这一载体将社区内的妇女志愿者聚集起来,又如何将集聚起来的妇女志愿者逐个培育成为当地骨干,从而发挥带头作用带领更多妇女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汤塘妇女志愿者们听得津津有味,并和当地妇女志愿者作了深入交流。最后,汤塘镇社工站和龙山镇社工站分别派出代表就本地妇女骨干能力培育方面各抒己见,纷纷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感受。随后,大家在仙塘镇社工站同工和志愿者的带领下游览了当地社区,了解社区的人、文、地、产、景。大家一起用脚丈量社区,走访柯树岭公园、潘氏祠堂、南园古村、柳溪书院、遗址公园等。游览社区后,妇女志愿者对古村落内整洁优美环境,硬底化道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都表示十分羡慕,也希望有机会再次来游玩。下午4时,仙塘镇社工站的志愿者邀请清远市的志愿者、社工们一起制作当地过冬必备特色美食——“萝卜粄”。仙塘镇社工站志愿者队长潘秀平带领其他志愿者参杂在其中,手把手地教授包萝卜粄的制作过程,和分享馅料的配方与汤底的制作流程。社区的老人看到热闹的场景也积极参与其中,瞬间占据了“C”位,那熟练、到位的手法,不知不觉证明了“熟能生巧”、“姜还是老的辣”的道理。圆圆的桌,热呼呼的粄,开开心心的笑脸就是此次交流活动最美的画面。·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