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31229/4319047.html
以下是《常见到底药材产地》的汇总,供参考使用,欢迎指正和补充。
常见道地药材举例一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关药
1.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园参:吉林、辽宁、黑龙江。栽培,5年后采收。林下参:北纬39~48度,东经.5~度。人工播种,野生,参龄15年以上。圆参:支大,体轻质脆,皮细纹深,表面色黄白,断面色白,粉性,香气特异,味微苦、甘。林下参:生长年久,芦细长,上部芦碗密,体丰满,纹细深,收腿,皮条须,珍珠点明显。
2.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辽宁、吉林、黑龙江。小兴安岭、长白山区为主产区,野生为主。粒大,色紫红,皮肉厚,油润光泽,多双核。
3.鹿茸(梅花鹿)为鹿科动物梅花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习称“花鹿茸”吉林、辽宁。饲养,二杠茸于清明后45~50天采收第一次,并于采后50~60天采收第二次。体轻,质嫩,圆短粗壮,茸尖饱满,皮色红棕,毛细柔软,油润光泽。
4.哈蟆油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雌蛙的干燥输卵管。吉林、辽宁、黑龙江。野生或放养,秋季采收。块大肥厚,色黄白,油润,皮膜少,无黑色卵子。
5.细辛(北细辛、汉城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或汉城细辛的干燥根及根茎。习称“辽细辛”。吉林、辽宁、黑龙江。野生或栽培。野生于5~6月采收,栽培在3年后于8~9月采收。根细,质软,色灰黄,叶小色绿,气辛香,味辛辣而麻舌。
6.龙胆(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习称“龙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大兴安岭及松辽平原为主产区,野生为主。古代产地以浙江、山东、河南、湖北为主,现已资源枯竭,主产地转为东北及云南、贵州(坚龙胆)。根茎小,根粗长,色黄棕,有横纹,味极苦。
7.藁本(辽藁本)为伞形科植物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野生,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根茎粗壮,大小均匀,质坚,地上茎短,香味浓。
8.关白附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干燥子根和母根。辽宁等省。野生,秋季8~9月采收。子根个大皮细,饱满充实,粉性大。
9.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吉林、黑龙江、辽宁。栽培为主。鳞茎扁平圆形,大小均匀,色白光滑,质坚粉细。
10.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野生为主。春、秋季采收。条粗长,根皮厚,粗皮净,色灰白,无木心,有羊膻气。
11.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为毛茛科植物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野生为主。春、秋季采收。带根茎,须根粗长、条匀,质坚实,断面粉性,木部略成方形,淡黄色,无地上茎,无泥土。
12.车前子(平车前)为车前科植物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野生为主,秋季采收。个大,质坚,体轻松,外皮黑褐色,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
13.升麻(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为毛莨科植物大三叶升麻或兴安升麻的干燥根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大三叶升麻习称“关升麻”,兴安升麻习称“北升麻”。野生,秋季采收。个大,质坚,体轻,外皮黑褐色,断面黄绿色,无须根。
14.关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的干燥树皮。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栽培,生长10年后每年7月采收。片大,皮厚,无栓皮,色鲜黄,体轻,味极苦。含盐酸小檗碱不得少于0.6%。
15.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习称“北桔梗”。野生或栽培,春、秋季采收。条长均匀,体直色白,味微甜后苦。
二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北药、蒙药
1.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党参(潞党):山西、甘肃;素花党参(西党):甘肃、四川;川党参(条党)四川、湖北、重庆、陕西。栽培或野生,生长3年后秋季采收。条长粗壮,横纹紧密,体稍硬质柔,断面黄白,气香味微甜,嚼之无渣。
2.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山西、内蒙古、甘肃等省区。栽培,生长3年后秋季采收。条直粗长,两端均匀,分枝少,绵性大,粉性足,味甜,豆腥气浓。
3.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新疆。野生为主,春、秋两季采收。条长均匀,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粉性大,味甜。
4.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野生为主,生长3~4年后采收。条长,根头少,质坚实,色黄光洁,空心少。
5.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内蒙古、新疆、山西、宁夏、甘肃。野生为主,秋季采收。茎粗,外色淡绿,内部充实,髓心棕红,味苦涩,木质茎少。
6.甘遂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陕西、山西等省。野生,秋季采收。肥大饱满,色白,粉性足。
7、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等省区。野生为主,生长3年后秋季采收。筒粗,肉厚,质软,无木心。
8.香加皮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野生,春、秋两季采收。无木心,香气浓厚,味苦。
9.苍术(北苍术)为菊科植物北苍术的干燥根茎。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等。野生为主,生长3~4年后采收。个大、质坚实,断面“朱砂点”明显,油性足,香气浓郁。
10.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等。野生为主,春、秋两季采收。根茎肥大,质坚而柔润,断面黄白色,嚼之带黏性。
11.牛黄为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京黄:河北、内蒙古、山西、北京、天津;西黄:陕西、甘肃、新疆;东黄:辽宁、吉林、黑龙江。全年采收。个大完整,色棕黄,体轻,质松,断面层纹薄而清晰,气清香,味先苦后甜,有清凉感。
12.白芷(白芷)为伞型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河北、河南。栽培,秋季采收。根肥大,挺直,质坚实,断面色白,粉性足,香气浓郁。
13.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河北、北京、山西等,习称“北柴胡”。野生为主,春、秋两季采收。根条粗长,无残茎、叶及须根。
14.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野生,春、秋两季采收,晒干者为甜苁蓉。甜从蓉:条粗壮,色棕褐,鳞片密,质柔润,不中空。盐苁蓉:条粗大,鳞片细,色黑,质软,断面有光泽。
15.土鳖虫(冀地鳖)为鳖镰科昆虫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河北、河南、山东、北京。野生或养殖,野生5~9月捕捉,养殖10~11月捕捉。体肥,质轻,大小均匀,色黑棕,有光泽,不破碎。
三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北药、维药、秦药
1.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收。个大,质坚实,外表细洁,内色红黄,“锦纹”、“星点”明显,气清香,味苦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2.川贝母(甘肃贝母)为百合科植物甘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甘肃。野生为主,5~6月采收。粒小,均匀,色白,粉性,质硬,体重,味微苦。
3.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青海、西藏、云南、四川西北部。野生,4月中旬至6月底采收。虫体长大、粗壮、身干、色黄,质硬,断面类白色,子座粗短,气香。
4.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宁夏、内蒙、甘肃、新疆。栽培,夏、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收。粒大,色红,肉厚,子少,质柔软滋润,味甜不苦。
5.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甘肃、云南、四川、陕西、湖北。栽培,秋季采收。根肥大,身长腿少,质坚性柔,外表黄棕色,断面黄白色,油润,气清香而浓郁,味甘。
6.细辛(华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华细辛的干燥根及根茎。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湖北等。野生或栽培。野生于5~6月采收,栽培在3年后于8~9月采收。根细,质软,色灰黄,气辛香,味辛辣而麻舌。
7.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等。野生为主,春、秋季采收。主根粗长,色棕黄,体坚实,气味浓厚。
8.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甘肃、山西、陕西、河南、宁夏、四川、重庆、内蒙古等。野生或栽培,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采收。身干、蕾大,饱满,色紫红而鲜艳,无花梗。
9.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甘肃。春、秋二季采挖。根粗均匀,色棕红,质坚而柔韧,粉性足。
10.沙苑子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陕西。野生或栽培,秋末冬初采收。粒大,饱满,色绿褐。
11.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内蒙古、宁夏、陕西。野生或栽培,春、秋季采收。圆柱形,条长均匀,有“珍珠盘”,皮细,断面黄白色,质轻松。
12.藁本(藁本)为伞形科植物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陕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收。根茎粗壮,大小均匀,体轻,质较硬,地上茎短,气浓香。
13.秦皮(尖叶白蜡树、宿柱白蜡树)为木樨科植物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陕西。栽培,春、秋季采收。条长,外皮灰白,灰棕色,圆点状皮孔,味苦,水浸液可见碧蓝色荧光。
14.阿魏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或阜康阿魏的树脂。新疆。栽培,春、夏季采收。块状,蒜气强烈,断面乳白或稍带微红色,无杂质。
15.羚羊角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新疆、陕西。饲养,秋季采收。质嫩,类白色,光润,可见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纹。
四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川药、藏药。
1.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四川。栽培,12月至第二年1月采收。根茎肥壮,皮细,坚实,内色白,粉性足,味辛辣。
2、大黄(药用大黄)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四川、重庆。栽培或野生,秋季采收。外色茶黄,内色黄褐,质坚实,气清香,味苦、微涩。
3.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有毒四川。栽培,夏、秋季采收。身干,个大饱满,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无空心。
4.川木香为菊科植物川木香或灰毛川木香的干燥根。四川、西藏。野生,秋季采收。条均匀,质坚实,香气浓,味苦。
5.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四川、重庆、陕西、贵州等。栽培,春末、夏初采收。皮厚,片大,无粗皮,内表面暗紫色,胶丝多。
6.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两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四川、西藏、青海、云南。野生或栽培,夏、秋季采收。粒小均匀,色白粉性,质坚体重,味微苦甜。
7.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四川。栽培,生长3~4年后秋季采收。条粗直,分枝少,皮细,质柔,断面浅黄色,味甜。
8.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四川。栽培,茎节繁殖,次年5月采收。个大饱满,质硬体重,外色黄褐,内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
9.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重庆。栽培,秋、冬季采收。个大肉厚,外皮金黄色,果肉黄白色。
10.升麻(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升麻的干燥根茎。甘肃、四川。野生,秋季采收。个大,质坚,体轻松,外皮黑褐色,断面黄绿色,无须根,残茎短。
11.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四川、河南、陕西、山西等。栽培或野生,四川以栽培为主,秋季采收。野生者:根长,色棕红,茎短,须根少。栽培者:根较粗壮,须根少,色红棕,皮细,质坚实。
12.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有大毒。四川、重庆。栽培,秋季采收。颗粒饱满,外壳灰黄,种仁黄白,不泛油。
13.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或匙叶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四川、青海。野生,秋季采收。条粗壮,色紫黑,质轻松,香气浓。
14.龙胆(坚龙胆)为龙胆科植物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云南、贵州、四川。野生,秋季采收。根茎小,根粗长,色黄棕,味极苦。
15.仙茅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干燥根茎。四川,贵州等。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收。根粗壮,无芦头和须根,质坚,断面棕褐色。
五华东地区(上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淮药、浙药
1.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山东等。栽培,夏季或秋季采收。细长均匀,表面细洁,坚实而脆,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味微甜。
2.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河北等。栽培,秋季采收。种仁饱满,色黄白,不泛油,无杂质。
3.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山东、浙江、福建等。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收。肥壮,色棕褐,光润,质坚实,气香,味微苦。
4.蔓荆子(单叶蔓荆)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山东、江西、安徽、浙江等。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收。粒大,饱满,被白色粉霜,香气浓。
5.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栽培,冬季至次年春季采收。个大,体重,质坚实。
6.土鳖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地鳖:江苏、上海、浙江、湖北等;冀地鳖:河北、河南、山东等。野生或饲养,夏季捕捉。体肥,大小均匀,色紫褐,光泽,质轻。
7.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福建、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栽培,夏季采收。根长粗壮,色黄白,质坚实,味不苦。
8.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上海。栽培,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的上午采收。柱头红棕色,鲜艳滋润,香气浓郁,黄色花柱少。
9.地龙(沪地龙)为钜蚓科动物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上海。野生,夏季捕捉。条大,肉厚,色棕褐,无泥土杂质。
10.百合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细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叶。江苏、浙江、湖南、甘肃。栽培,8月植株枯萎时采收。鳞片小,肉质厚,黄白色,味苦。
11.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江苏、安徽、四川。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收。粒匀,饱满。
12.灯心草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干燥茎髓。江苏。野生,夏末至秋季采收。条长,粗壮,色白,体轻。
13.苍术(茅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的干燥根茎。江苏、安徽等。野生或栽培,春季或秋季采收。个大,连珠状,质坚实,断面“朱砂点”明显,油性足,能起“霜”,香气浓。
14.明党参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的干燥根。江苏、安徽、浙江。野生或栽培,春季采收。细长均匀,黄白明亮,质坚实,断面角质状。
15.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江苏、浙江、江西、河北等。栽培,夏季或秋季采收。茎细而匀,穗多而密,色绿,香气浓。
六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台湾)──广药、南药、海药
1.山柰为姜科植物山柰的干燥根茎。广西、广东。栽培,冬季采收。片肥,色白,粉性足,香气浓,味辛辣。
2.广金钱草为豆科植物广金钱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广东、广西、福建。栽培,夏、秋二季采收。茎细,叶多,色绿。
3.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广东、海南。栽培,夏季和秋季采收。叶多,叶厚柔软,香气浓。
4.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广东、福建等。栽培,夏季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皮薄,色青,气香,味苦。
5.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广东、广西、海南等。栽培,全年均可采收。根粗壮,连珠状,肉厚,色紫,木心细,味甜。
6.地龙(广地龙)为矩蚓科动物参环毛蚓的干燥体。广东、广西。野生或饲养,春季至秋季捕捉。条大,肉厚,色棕褐,无泥土杂质。
7.红豆蔻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广东、广西、云南。栽培,秋季采收。果实大,饱满,色红,香气浓,味辛辣。
8.陈皮(广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广东。栽培,冬季采收。片大,三瓣,皮厚,外色紫褐,质柔软,内色白,油润醇香。
9.胡椒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实。广东、海南、云南。栽培,秋末至次春果实呈暗绿色时采收。粒大,坚实,气味浓烈。
10.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广东、广西、云南、海南。栽培,8月中、下旬采收。果实大,仁饱满,色红棕,香气浓,味辛凉。
11.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广东、广西。栽培,秋季采收。粒大,质坚,仁白,油性大。
12.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广东、广西、云南。栽培或野生,夏末秋初采收。粗壮,色红棕,质坚韧,不易折断,香气浓。
13.海马为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刺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或小海马(海蛆)的干燥体。广东、海南、福建、山东、辽宁。野生或饲养,夏、秋二季捕捉。体大,头尾全,质坚,腹腔中无杂物。
14.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核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海南、台湾。栽培,春末至夏初采收。粒圆大,体重质坚,断面大理石样花纹鲜艳,味涩、微苦。
15.草豆蔻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广东、海南、广西。栽培,7~8月采收。粒大饱满,质坚不散,气味浓。
16.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茵香的干燥成熟果实。广西。栽培,秋季或冬季采收。个大,肥厚,色赤红,油性大,香气浓。
17.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很及根茎。广西。野生,秋季采收。粗壮,外色棕揭,无须根,豆腥气浓,味极苦。
18.千年健为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的干燥根茎。广西、云南。野生或栽培,春、秋二季采收。粗壮,色红棕,质坚实,香气浓。
19.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广西、广东、云南。栽培,多于秋季采收。片大,肉厚,色紫,油性大,香气浓,嚼之少渣。
20.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广西、云南。野生,秋、冬二季采收。藤茎中等条,片匀,色红,断面有黑色胶汁物。
21.郁金(广西莪术、蓬莪术)为姜科植物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广西、广东、云南。栽培或野生,冬季采收。个大,肥满,质坚实,气香。
22.罗汉果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少的干燥果实。广西、广东。秋季采收。个大,完整,色褐,手摇不响,味甜。
23.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为茜草科植物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广西、广东、云南等。野生或栽培,春季或秋季采收。茎细,质嫩,色紫红,带钩。
24.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广西、广东、云南。野生或饲养,全年均可捕捉。体大,色鲜明,尾全而粗长。
七华中地区(湖北、湖南、河南)──怀药
1.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湖北、河南、山西等。野生或栽培,夏、秋二季采收。条长,皮厚,灰褐色,断面不整齐,气微香。
2.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湖北、重庆、陕西。栽培,秋末至次年春前未抽苗时采收。体粗壮结实,质柔润,香气浓。
3.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湖北、河南、江苏、安徽。野生或栽培,春初刚发芽或秋末采收。粗壮,质硬,断面色黄。
4.密蒙花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蕾及其花序。湖北、四川、河南。野生或栽培,春季采收。花蕾密集,色灰黄,有绒毛。
5.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湖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收。根粗,质软,筋少,断面绿褐色。
6.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河南、山西、陕西、河北。栽培,冬季采收。粗直,色白,体重,粉性足。
7.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栽培或野生,春季或秋季采收。块大,色白,质坚实,粉性足,筋脉少。
8.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河南。栽培,冬季采收。根长,粗壮,色黄白,肉质,滋润,味甜。
9.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河南。栽培,秋季采收。个大,饱满,色白,质坚,体重,粉性足。
10.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习称“生地黄”。河南、山西。栽培,秋季采收。粗壮,质柔韧,体重,断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11.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河南、新疆、四川、浙江等。栽培,夏季采收。花瓣长,色红黄而鲜艳,质柔软,气微香。
12.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河南、山东。野生或栽培,夏初采收。花蕾饱满,色淡绿白而鲜艳,气清香,味微苦。
13.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旅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河南、江苏、浙江、安徽。野生,夏、秋二季采收。朵大,花瓣长,色浅黄。
14.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河南、湖北、安徽。野生,秋季至次春采挖。块片大,断面“罗盘纹”明显。
15.蔓荆子(蔓荆)为马鞭草科植物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云南、海南、广东、福建等。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收。粒大,饱满,被白色粉霜,香气浓。
未来中国中药材种植发展如何?
最美不过中药情书,这才是心动的感觉
中药材产能过剩下,将何去何从?
真实的中药材初加工现状(视频)
▼ 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