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碑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534559.html
七一刚过,网上又被三条正能量热搜刷屏。
#徒手制伏小偷的警校生找到了#、#警校生公交抓贼收到派出所表扬信#、#警校生回应公交教科书级抓贼#
为什么能如此轰动?主要源于警校生帅气的一句话。
是金子
在哪都能发光
想当年年少轻狂不怕事的时候,我也曾被小偷威胁过——“我记住你了!”后来的两三天,我愣是没往同一条路走,生怕被报复。
如今面对同样的威胁,这位警校生没带怕的反击——“没事,你记着我是警察,不怕你记!”
该视频一经发布到社交平台后,大学生的行为引来网友一致好评,更有黄冈市路口派出所向学校发来表扬信,亲自点赞。
这位警校生后来接受采访中表示:从高中开始,他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学校平时训练都是模拟真实警情,所以当时心里完全不感到慌张,甚至以前就想象过,如果在街上遇到,一定会第一时间冲上去。
当我们为一身正气预备警官点赞的同时,我们更欣喜看到了新时代青少年从小树立远志的重要性——
一切的一鸣惊人的未来可期,都是源于成长路上的默默铺垫。
这位“突然爆红”的警校生为什么能一举得名,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一直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所以人生机遇来临时,他能稳稳的接住。
当一个人有着坚定的理想并愿意为之而奋斗,成功也就不远了。相信即使没有这辆公交车,这个胸怀大志的小伙一样能发光。
挖掘孩子远志内驱力
让孩子向警校生一样主动成长
我们来看一个看似无关、实则本质一致的故事——
一个老人难以忍受街道上孩子的吵闹声。老人没有通过直接的方式将他们赶走,而是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一如既往地吵闹,老人却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有些失望。后来又减为2美分,最后什么也不给了。
孩子们勃然大怒,“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居然这么抠门!”他们向老人发誓再也不会来玩了,于是老人家门前恢复了宁静。
在这个故事中,老人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一旦外部动机不够强烈甚至消失,孩子们就会完全失去做这件事的动力——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德西效应”。
父母为教育不惜一掷千金,孩子浑浑噩噩的学习状态却是个无解难题,尤其许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学习成绩滑坡。
追其原因,多数时候是因为孩子学习的内驱力被家长“剥夺”,孩子自身缺乏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怎么才能让孩子有持续的动力?教育专家答案是:从小就要树立孩子远大志向,要从小培养耐挫力,要引领精神成长。
就像上面新闻里的警校生,从小明确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愿意自发为之奋斗,才是人生进步的真理。
少年人启养心志
未来必定更为可期
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是人对事物的天然好奇心和兴趣,而被动填鸭的学习方式,则会让孩子失去探索社会、自然界以及人类的主动性,并一次次地在狭隘的考试和分数中把孩子的兴趣消磨殆尽。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和年龄相近的年轻人进行调查:
30%的人树立了理想,后来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精英和行业领袖;
10%的人树立了短期目标,后来他们几乎都成为了各领域的成功人士;
还有60%的人没有清晰的志向,后来大部分生活不易、工作不定、怨天尤人。
“理想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激发远志比埋头苦学要高效一千倍。”无疑,兴趣理想是成长最为持久的驱动力。
尤其是13岁后的青少年,知识渐开,理解力也有明显发展,渐渐脱离了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阶段。
我由衷希望更多的孩子如同新闻里的警校生,少年人启养心志,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未来必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