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友微信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痌瘝在抱第六课开讲了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或伴腰骶疼痛,严重者腹痛剧烈,常可伴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亦称“经行腹痛”。
根据其病因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大类,前者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发生于青春期少女初潮后1~2年内,也称功能性痛经。后者指经检查有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也称器质性痛经,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气血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虚,更值经行前后冲任气血变化急骤,导致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运行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从而引起痛经。
治疗以调理气血—冲任—胞宫为主
01中药内服
黄老师常从两方面着手:
1.脾肾阴虚——温经汤加味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组成:吴茱萸、当归、川芎、白芍、党参、桂枝、丹皮、半夏、麦冬、阿胶、生姜、甘草、仙灵脾、肉苁蓉、玄胡、乌药
2.脾肾阳虚——艾附暖宫丸加味
功用:理气补血,暖宫调经
组成:艾叶、香附、川芎、生地、黄芪、吴茱萸、肉桂、杜仲、川断、白芍、当归、玄胡、乌药、仙灵脾、菟丝子
若合并血瘀加桃仁、酒大黄、牛膝、益母草。在经前7天开始服用,一直服至月经干净,连续服用2-3个月经周期。
02针灸治疗
主穴:关元、气海、中极:任脉,通于胞宫,与足三阴经交会,针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灸之温经散寒、调补冲任;三阴交: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脾、肝、肾
配穴:
寒湿凝滞:+灸水道(温经止痛)
气滞血瘀:+合谷、太冲、次髎(调气活血)
气血不足:+血海、脾俞、足三里(益气养血止痛)
03耳针
取内分泌、内生殖器、神门、交感、皮质下、肾、骶腰椎。每次选2-4穴,毫针中度刺激,留针15-3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04穴位注射
取肝俞、肾俞、脾俞、气海、关元、归来、足三里、三阴交。每次选2-3穴,用黄芪、当归、红花注射液等中药制剂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1-2ml。
05预防调护
黄老师补充:
痛经分虚实两证,虚者不荣则痛,以经后痛为多,呈隐痛、绵绵之痛,服用补益剂大多可改善,相对疗效显著。
实者不通则痛,以经前痛为多,有些较剧烈,伴恶心、呕吐、出冷汗,不能正常工作学习。
余以为此病与寒邪关系密切,盖因寒主收引,血脉凝滞,故不通则痛。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或因外寒所逆,或素日不慎寒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女科要旨》:“经前产后,忽遇饮冷形寒……此经候不调、不通、作痛、发热之所由也。”《诸病源候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
故本病为冲脉受损,任脉不通,督脉失于温煦所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清·黄元御《四圣心源》:“经行腹痛,肝气郁,塞而刑脾也,缘其水土湿寒、乙木抑遏,血脉凝涩不畅”。清·傅青主也认为痛经是由肝木必克脾土,木土相争,则气必逆,故而作痛。认为肝郁、寒湿、肾虚是痛经的病因。
现代女性追求自我,强调个性,不注意饮食生活起居之调护,冷饮、空调、露脐装、露肩装、破洞装来者不拒,故使寒邪长驱直入而致痛经,故余临证多用温通之品协同补肾舒肝之药共治之,阴虚者温经汤加仙灵脾、肉苁蓉、牛膝、益母草、玄胡、乌药;阳虚者艾附暖宫丸加仙灵脾、菟丝子、牛膝、益母草、玄胡、乌药,临床用之,取效不凡。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