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间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院长寄语
花开盛夏,梦启远航。亲爱的级萌新们,当你们背起梦想的行囊,带着岁月华光的缩影,踏上人生新的旅途,我们与你在常熟理工相遇。
锦绣江南,古韵虞山;常熟理工,在水一方。弦歌亭里书香四溢,子川桥下静水流深,昆承湖畔的晨曦春波,美不胜收,恰似你将要留在这里的青春年华。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相信未来你们定能够成为“慧于心,乐其事,勤于思,敏于行”的新时代青年学子。
立本求真,日新致远,这是63载栉风沐雨中不变的信念,我们将用脚步丈量未来,用担当践行使命!不忘初心,用千千万万个日夜,去呵护你们梦想的种子在昆承波兮木叶下生根发芽。
亲爱的萌新们,纵有万木垂梢首,唯有常理工是归处。来这里,遇见电信学院,用你们的青春“奋进之笔”,书写属于你们的人生华美篇章。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玉申教授
学院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常熟理工学院直属的二级公办学院,现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中英合作办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余人,教职工人。学院以工程技术特色创优势,以基础研究创新求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加强校地互动和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先后获批江苏省一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与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合作开办电子信息工程(中英合作办学)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获批为全国首个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院最早的电类特色专业,获批“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类”建设项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学院依托产业办学,建有首批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光伏科技学院,校地共建全国首个声学技术现代产业学院。
学院特色
1、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摇篮
电信学院每个专业都给学生推行了超级福利——本科生导师制、创新实践导师团。通过本科导师培养制度,学院在本科生和专业教师之间建立了个性化的辅导关系。在学生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科技创新、考研辅导等方面进行精细培养。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全国可再生能源大学生优秀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上获奖近项。
上下滑动查看
2、名师荟萃:大咖全程carry
学院现有教职工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5人、博士66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4名、省“人才高峰计划”6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名、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硕士生导师6人,外聘兼职教授10人。
教师学位比例
教师职称比例
近年来,学院承担5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部省科研项目和近50项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多篇被SCI收录,80多篇EI收录。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0余部,获得专利授权多项,软件著作授权20项。教师科技成果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江苏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和教学竞赛奖多项。微纳结构与能源器件团队获批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获批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漆鹏程被聘为学院讲座教授
钮达心被聘为学院客座教授
3、国际化视野:拓展发展路径
电信学院招收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越来越重视学生国际化培养,连续两年获得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全额奖学金推免硕士名额,学院引入英方的师资、课程、教材等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也每年赴国内外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成绩骄人。此外,学院针对所有专业提出了“一学期一课程”的全英文授课模式,使学生英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各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中英学生项目交流
中英学生交流科技创新项目
4、教科研平台丰富:直击技术本质
学院依托产业办学,建有首批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光伏科技学院,校地共建全国首个声学技术现代产业学院。建有江苏省纺织机械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新功能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基础物理实验示范中心以及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以及苏州市绿色储能电池及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苏州市先进照明和显示重点实验室两个市厅级科研平台,实验用房高达00多平方米。
学院建有完善的工程实践训练平台体系,建有省级实践教育中心、省级电工电子示范中心、电子设计与制造实训中心、专业实验室、专业创新实验室、创客实验室、院级创新训练中心、校企合作实验室、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工程训练中,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专属实践空间,通过严格的专业理论训练及细致的工程实践训练,成就技术大匠。
校企共建
实验室
5、奖助学金:全校最多最高
学院有着完善的奖助学金体系,覆盖面十分广泛。除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学校的各类奖助学金外,学院积极寻求与企业和优秀校友在奖助学金上的深入合作,设立了诸多奖助学金:“77物理奖”、“能源之光奖学金”、“农工助学金”、“常熟电子学习进步奖”、“铭控奖学金”、“北四爱学奖学金”等。其中我院校友黄宏设立的“77物理奖”,奖学金位列全校之最,高达2万/人。
黄宏校友捐助万设立77物理奖
77物理奖颁奖仪式
农工党助学金颁奖仪式
6、大赛云集:创新的练兵场
学院秉承学以致用、创新争优的宗旨,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潜力发展,鼓励学生参与、探索、创造、竞争与合作。建有多平米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无人机实验室、电子设计与制造实训中心,实践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全时段开放,并入驻30多个创新团队和课外科技社团,其中有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麦田创客、现代电子设计团队、嵌入式系统团队、智能车团队、无人机团队、消费电子设计检修团队、新能源车团队等。
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拥有专任指导教师多人,每年组织约人次参加近20项不同级别的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先后承办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区),江苏省物理实验及科技作品创新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及信息技术江苏赛区考点,“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竞赛(华东赛区),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等重要赛事,为学生打造技能提升和创新训练平台。
部分学生获奖情况
学院近三年省级以上学科竞赛
部分国家级创新竞赛获奖
7、考研就业:你的未来不是梦
学院的考研氛围浓厚,研究生报考率超过50%,年,学院考研再创佳绩,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新的突破,共考取研究生共83人,录取总人数在全校名列前茅。学院有着一系列考研服务措施,其中考研宿舍成为全校亮点。
考研宿舍
电信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9%以上,学院建立有一批高质量的稳定的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学生就业质量在全校名列前茅。
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研究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宽口径专业。其相关应用领域包括嵌入式设备、传感器及网络、智能家居及通信领域等。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通信(5G)、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预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将有更加美好的就业前景。
专业现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2个,江苏省电子设计与制造实训中心1个,专业实验室14个,面积约m2,有各类实验设备余台套。建成校企联合共建的实验室6个,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31个。
近年来,本专业取得了一系列专业建设成果,已建成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并于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年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是迄今为止国内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20多所高校(诸如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之一。通过认证的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获得的能力与美国《华盛顿协议》规定的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质等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系统掌握专业应用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在电子信息产业与相关领域从事嵌入式系统、智能设备、信息处理与传输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维护、技术支持、质量监督、生产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嵌入式系统、数字图像与计算机视觉、通信电子线路、虚拟仪器、微控制器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工程制图、MATLAB基础与应用、电子线路CAD、软件技术基础、EDA技术与应用、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等。
就业方向:从事智能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系统集成和维护等工作。从事电子信息生产与应用领域中电子设备的质量监督、运行维护工作。从事电子信息类高技术企业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在各类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常熟理工学院于年6月率先建立苏州市首家光伏科技学院,并于年获批教育部首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建设项目,年获得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A类)资助,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年获得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资助及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立了基于“行业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成果导向(OBE)理念,构建模块化、层次化课程新体系;通过外引内培、校企融合互补,建立了工程教师团队的转型机制,打造了省级新能源优秀教学科研团队,获得了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立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省级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了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江苏省重点教材、出版10本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系列教材,承担1项国家级和5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共获得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苏州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本专业面向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发电、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关键技术,致力于培养太阳能(光伏、光热)、储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方向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区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紧扣产业发展需求,政校企行协同育人,引入企业优势资源,建设“五合一”基地。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产教融合,培养符合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在材料、器件及系统方向具备扎实应用理论基础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引领国内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
培养目标:专业培养面向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系统掌握专业应用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从事新能源及相关领域的材料、器件与系统的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师。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课程、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微控制器系统、热工学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硅材料电池原理及制备、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薄膜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应用与安全防护技术、光伏电池组件的设计与制造、锂电池原理与制造、太阳能电池测试及标准、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储能电池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电子及控制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等。
就业方向:新能源及相关领域的材料、器件与系统的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师。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有近三十年办学历史,是学校最早设立的工科本科专业之一,年学士学位授权评估考核优秀,年获批加入“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类”建设项目。本专业面向全国多个省份每年招生约80人,毕业生深造(读研、留学)平均比例约25%,连续多年就业率近%,其中70%以上学生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就业。
本专业建有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电子设计与制造实训中心、省基础物理实验示范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验室平方米,仪器设备台(套),资产总值为万元。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3个,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20个。年开始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和标准开展专业建设。
培养目标:以嵌入式系统、电子装备、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的设计开发、应用维护、技术支持、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能跟踪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具备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可以在现代电子信息各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线路、EDA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C/C++语言、嵌入式系统与应用、微控制器基础与应用、微波技术与天线、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微电子器件与技术基础、创新创业课程等。
就业方向:在嵌入式系统、电子装备、集成电路与微电子IT信息、政府机关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自年成立以来,本专业始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落实学校“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办学理念,课程群面向产业链,立足苏南,面向长三角地区光电信息产业,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形成了基于政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基础和专业实验室21个,主要包括工程光学实验室,光电检测实验室,激光原理实验室,LED照明实验室,光电显示实验室,光电创新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等,总使用面积为m2,仪器设备总计件,总值.4万元,于年获批“先进照明与显示”苏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能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和技术对光电照明显示或光通信与传感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解决现场技术问题,同时具有工程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的应用型工程师。学生要学习光电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突出以光子和电子为信息基本载体的信息特征,体现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学科交叉的趋势。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嵌入式C语言、信号与系统、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学、LED照明技术、微控制器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光电检测技术。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够在工农业生产、信息能源、生物医疗、环境监测、新材料及工艺、科学研究等领域的相关行业与部门从事光电信息技术与系统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应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攻读光学工程或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常熟理工学院与英国LiverpoolJohnMoores(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年英国卫报大学排行榜名列49位,其电子与电气专业全英国排名36位)合作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经教育部批准的、公办性质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本专业采用“3+1”培养模式,即:按国家统一的本科招生计划招收学生,学生首先在常熟理工学院学习三年,通过英方相关语言和专业课程考核后,到英国LiverpoolJohnMoores大学,进行最后一年的学习,完成所有学分,最终获得常熟理工学院的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英国LiverpoolJohnMoores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一句话总结就是同样花四年的本科学习时间,比其他高校电信专业的毕业生额外多一份国内外承认的英国本科学位。其前三年的国内学习可以充分受到良好的通识和专业基础教育,而第四年的英国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语言交流能力的提升,更能够实地深入了解欧洲高等学府的培养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国际化视野。同时,学生毕业前可申请国外高校的硕士,实现国外本硕学位的无缝对接。
本专业引进了英国LiverpoolJohnMoores大学E.E.E.(ElectricalandElectronicEngineering)专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引入了英方的师资、课程、教材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前三年学习中,专业设置了雅思英语、学术英语,中英双方共同执教专业课程,用于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双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后续国外的硕士学位进修或提高国内硕士考试通过率。中英双方共同监督和管理教学质量,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信息录入双方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在常熟理工学院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标准(元/年)收取学费,在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按国际学生标准收取学费(约1.6万英镑/年)。
培养目标: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培养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系统掌握现代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编程、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英语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在电子信息产业与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国际技术合作、质量监督、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算法与编程、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基础、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应用仪器技术、数字嵌入式系统、信号处理、电力电子技术、电子系统集成、企业管理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胜任电子和信息类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岗位,能够从事智能设备、电力电子系统、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推广工作,从事电子信息生产与应用领域中的国际技术合作、质量监督,或者从事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优秀校友
顾德仁,届毕业生。苏州远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远志电梯培训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电梯分中心高级考评员、苏州市职业大学电梯学院院长。《中国电梯行业三十年》“电梯人物”、全国首届电梯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全国首届电梯安装工职业技能竞赛、全国第二届电梯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技术委员会专家,公开发表技术论文近30篇,独立完成或主持研发的产品共取得授权国家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刁东旭,届毕业生。曾获全国机器人武术擂台赛冠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一等奖、“江苏省百佳青年”称号。年创立鹅卵石信息技术工作室,年创立南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入统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首席技术官。独立制作21部游戏作品,并领导团队完成十几个项目的开发和产品化。
葛玲莉,届毕业生。现任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新品车间主管、技术部部长,主要从事冰箱压缩机用起动保护器的研发与生产管理。年获常熟市级“青年岗位能手”,年获“常熟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年获“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联系我们
常熟理工学院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