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陕北民居——窑洞
作者:贺国建
南方人或外宾来到陕北,最感新奇的风景线,一是连绵不断的馒头状黄土山,二是分布于山腰、沟道、川畔的窑洞。
陕北高原是窑洞的故乡,那有着拱圆窗户的靠山窑和四明头窑(即独立修建,四面明露无靠的石、砖窑),三五孔或七八孔,一排或几排,单列或组成四合院,随处可见。进入农家院落,你可以看到窑洞的方格木窗,白白的窗纸上贴着红、绿剪纸窗花。宽敞的土院里左石碾右石磨,鸡跑猪哼,枣花飘香,一派浓浓的乡土风情。主人拉开双扇扇木门,笑盈盈请你进家。窑洞里清爽亮净,主人邀你上炕稳坐,端了炒南瓜籽和醉枣热情招待,那份淳厚让人暖意顿生。
窑洞是陕北建筑的主体,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宅所。它作为衣食住行四大要素的第三位,与当地民俗密切相关。中央电视台《民居趣谈》摄制组到无定河流域考察拍片,深为中华民族这种古老朴实的居息模式慨叹。绥德米脂的许多窑洞建筑令人叫绝。尤其是米脂刘家峁姜氏庄院、杨家沟马家新院、高庙山常氏庄院等极为典型,成为镜头瞄准的主采对象。
掘土而居乃人类建筑文化的母型。近现代一切建筑形式都可说成这一母体的繁衍。论建筑起源,窑洞当属领先,其资历远比房舍亭台楼阁深得多。人类的远祖——猿人从树上下地以后,最早的居息处是自然洞穴,到周口店人、山顶洞人(北京)时期也莫不如此。轩辕黄帝部落活跃在陕北大地时,用作藏身的人工洞穴出现。用石片、尖桩在土崖上掘些洞窝,铺上软草,用树枝遮护洞口,既可以御寒挡热躲雨避雪,又可以防备野兽突然袭击。《诗经·大雅·绵》中记载:“陶(音yao)复陶穴,未有家室。”正好记录、透露了这类原始居穴的信息,陕北考古发掘亦找到种种实证。经过几千年的缓慢发展,原始洞穴逐步由低级向高级演化,成为定型的土、石、窑洞。据研究,石窑出现不会晚于先秦时代。从绥德、米脂众多东汉墓葬的结构看,石拱型窑洞到秦汉之际已相当完备了。千百年来,无论社会怎样变化,都未能动摇窑洞在陕北的存在,可见其实用性和生命力。
陕北窑洞大致有四种类型,即土窑、接口窑、石窑、砖窑。土坯窑是土窑的衍化,薄壳窑是砖窑的派生,砖石窑是两种建材的混合使用。
1
土窑是窑洞的原始型。
乡间农民选一个向阳的胶土崖,用老镢头剖光崖面,开个竖的长方形口子,挖进去一两米,再向四面扩展,修成内拱形洞。这个“拱”字是窑洞的第一特征,它可防顶壁塌陷,使重力沿壁向窑腿分散,隐涵了极大的科学原理。随挖随出土,而后刮光四壁,安方窗小门,用石板、黄土盘火炕垒锅灶,即可因陋就简而居。旧时代,贫雇农、佃农皆以此安身立命,辈辈如此。土窑掘于山里,保温性强,缺陷是光线暗,空气流通差。莽原地区无山可依,农民用胶土夯窑腿,以事先打好的土墼(土坯)箍拱圈,顶部覆土用灰浆泥抹平,内用黄泥白灰粉刷,修成土坯拱窑,是土窑的延伸。新中国以来,翻身农民已很少修土窑,但老辈人往往眷恋“祖业”,爱土窑暖和而久居。随着生活提高,土窑渐渐淘汰。现在山坡上留有星星点点废弃的土窑,张着黑黑的窑口,好像为后人诉说先辈的艰难与往日辛酸。
2
接口窑出现的时代晚于土窑,是土窑的大进步。
农民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待有了积蓄时,将土窑开扩窑口,按窑拱大小加砌一米进深石料或砖料窑面,新做圆窗木门。为加固内顶,用柳椽箍顶,然后用麦鱼细泥抹壁,土拱与石(砖)拱接茬隐去,浑然一体。这种窑洞介于土窑和石、砖窑之间,外表似石、砖窑,光线增强,窑面保护性好了,内则仍是土窑根底,是一种“省油吃素糕”的办法。过去,它是中常农户的“享受”。近年,接口窑也大多“退役”,成为陕北民居的陈迹。
3
石窑或靠山或独立,在处理夯实平坦的地基上修建。
用石块、灰沙垒砌拱式窑筒,窑面石料按尺寸凿方或凿弧,砌石讲究缝隙横平竖直,窑面整体平整,拱圈圆缓,合乎规范标准。数孔窑洞相连,遂成气势。窑顶前加穿廊抱厦,顶戴花墙,尤显大方。窑口安装木门亮窗,窗图有简有繁,花样多变,什么“朝阳四射式”“蛇盘九蛋式”、什么“勾连万字式”、“十二莲灯式”,尽可由木匠巧妙设计。小窗加玻璃,更增室内亮度。窑内用白灰粉刷,用磨光的石板、石条砌锅台,围炕沿,更添严谨。石窑无论从美观大方还是从坚固耐用而言,都是土窑难以相提并论的。当然,修石窑要备足充分的石料、木料,聘雇石工匠师,耗费颇大,旧日只有豪门富户方能兴工,一般农民苦扒苦挣一辈子也无力修石窑,只能毕生蜗居土窑。因此,石窑在陕北是富裕的象征,是传世的最好产业。除过土地,石窑就是农民眼巴巴渴望的财富。新中国,陕北城乡修建石窑很普遍,但真正的“修窑热”,却兴于八十年代。改革使农民迅速富裕,十余年间,多数农户竞相备料兴工修石窑,越来越精致。
4
砖窑是用砖和灰浆砌的拱式窑洞。
结构及优点与石窑大同小异。在煤炭富足石料缺乏的地方,烧砖建窑当然方便。砖窑美观整齐,备料易、施工速度快,但造价较高。70年代,从外地引入低拱薄壳窑修造技术,广为应用。薄壳窑多座于主窑顶上作二层或在院落侧座、倒座,做配室、厨房、贮藏室皆宜,只是保温性稍差。近年,砖窑修造大为改进,外观是两三孔窑洞,内则一进四五开,隔为会客室、卧室、厨房、贮藏室、卫生间,应有尽有。加上时髦装璜,铺地板砖,贴壁纸加墙裙,吊壁灯,安装土暖气,外朴内秀,要多漂亮有多漂亮,即令鲁班还世,也会慨叹时代进步,古不如今了!诚然,装璜豪华的窑洞是先富起来的一些“大款”们或“权势”们的享受,一般老百姓尚无力经营。
窑洞的最大优点是冬暖夏凉,它不像南方的住所那样易潮,也不像寒带的宅舍那样易冷。冬季滴水成冰,窑外北风呼啸,窑内灶膛里烧些柴禾就暖融融的。火炕是窑洞的第二特征,俗话说“老婆娃娃热炕头”,热炕头可比冷床板美得多!夏季七月流火,窑外热浪翻滚,可窑内却凉爽如秋,胜过安空调。人们常说陕北穷,这土土的窑洞却是大自然赋于陕北人的厚爱,也是陕北人的聪慧所在。修建窑洞俗称“修造”或修产业,是陕北人创业(所谓成家立业)的主要内容之一,属生活大事。这当然指修造石、砖窑而言,土窑可不在此列。从宅基地的选择、破土兴工到合龙口、安土神、暖窑迁居均有严格规矩。在老辈人心目中,居宅可决定家境兴衰、人生祸福,甚至延及后代,万万不敢粗心大意。许多程式要请阴阳先生操办,不能草率。穷其内容,既有合理的经验积淀又有迷信桎梏,交织成一种虽无形却有力的民俗规范。
陕北乡间靠山窑居多,其窑址选择以背风向阳、出入方便、安全、离饮水源近、环境优美为着眼点。当然还要看村落条件、家庭经济实力、土地权属和世俗约束,只能择善而从。高处建窑,取向阳、干燥、开阔之优,便于上山劳动;低处建窑,取近水源、出入平坦、运输方便。开土窑必须选土质坚硬、土脉平行的原生胶土崖,避免在直立、倾斜土脉和绵黄土地段开挖,前者固实后者易塌陷。砖、石窑则注意地基土质均匀,土脉平行,防水湿。
修造民俗最多反映在“风水”之说上,择址就有许多讲究:
1
一讲究向阳山湾,背山雄厚博大,山脉深长,此为藏福聚气,可使主人增运固福;忌山尖、山嘴、刀背山脊处建窑,认为这些地带福薄运浅。实际上这是科学的,前者温暖、安全性好,后者易塌方滑坡,吃风受寒,理应避开。
2
二讲究前视宽广,忌堂局(窑前)逼窄及怀山(窑前所对山峁)过高过近或破败狰狞,忌“瞅头山”(窑前有山墕,通过山墕可看见远处的小山尖为“瞅头山”)和窑洞冲沟临岔。认为宽广主富贵,财源茂盛,逼窄即如大山压顶,后代不兴旺,人无远见,胸怀小,欠聪明,难发迹;临破坬则“山破人悲”,居宅不宁人多病;不避“瞅头山”则后人不走正道,鬼头鬼脑。窑前临河,宁眠弓弯水,不居弓背水,也说是前者聚财主富,后者流财主贫。实际上,注意窑前宽敝,视野开阔,好处自不待言。环境影响人的气质,也颇有远虑,主贫富灾病之说却未必真确,可农民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不敢越雷池一步。
3
三则讲究远离庙宇、坟山。老百姓既敬神又畏鬼,对神灵不能有丝毫亵渎,对鬼则避而远之。
4
四是讲坐字,这本来是用罗盘定方位,取适宜坐向,可一经阴阳先生吹唬,就神秘兮兮。民间认为,修窑绝不可占子、午、卯、酉4字(即正北、正南、正东、正西4个方位)。因为此4字“硬”,只有庙宇、官衙、洪福齐天的大富大贵之人可居,小民们福薄运浅,服不住此等尊位,强占则会损运折福,家败人亡。其他20个字修窑皆可占,陕北修窑多用乾山巽向、亥山巳向、壬山丙向、戊山辰向、辛山乙向(以上座西北向东南)和癸山丁向、丑山未向、艮山坤向、寅山申向、甲山庚向(以上皆座东北向西南),对应反向的坐字极少用。陕北地处北温带,冬季寒冷多西北风,西北向、东北向的山坡背阳阴冷,易受北风侵袭,故而选择东南、西南向的坐字,这是合理的。选好后也不正坐,仍要偏左或偏右3分,又是精神压力作怪了。看坐字要请阴阳定夺,主家只能一一照办。
破土动工要依择定的坐字看山“空不空”,山“空”则宜动土,山“不空”则不能动土,否则触犯太岁。所谓“在太岁头上动土”是要遭祸的,还要忌三煞(劫煞、灾煞、岁煞)。山空可动工,又要选黄道吉日,凶日动工不利。动工时点香烧纸,祈祷平安,方可破土,夯实地基,放线下石。施工安全第一是必要的,然而山“空”与“不空”,吉日凶日等却是阴阳家的把戏,均属无稽之谈。
建砖石窑连修几孔可节省窑腿用料,习惯建单不建双,即一排宜3、5、7孔,很少修2、4、6孔。主窑讲究明3暗2(即一线5孔窑,3孔主窑两侧缩进去一定尺寸,再各修1孔小窑)或明5暗4(即一线9孔窑,主窑5孔,两侧配窑各2孔)。修造中“合龙口”是顶顶重要的仪式,不容忽视。龙口,指中窑窑面拱正中的地方,从两边砌上临靠拢时留口,选料按其大小刻好龙口石。窑是否坚固与拱关系极大,因此,施工特别注重这合龙,民间又把它与神鬼连在一起。合龙口择吉日选旺时(正午前后)。届时,主人、工匠、村邻、亲朋聚齐窑场,点香烧纸贴对联,放鞭炮,喷呐奏乐,大匠师身披“花红”(主家备的红布或红被面,礼毕赠给匠师),一手端五谷碗(内盛糜谷麦麻豆及铜钱红枣糖块),一手抓五谷等向四方撒去,口中念诵:
一合龙口再不开,家添人口外添财。窑里窑外喜气生,天官地官降福来。
一撒东方甲乙木,二撒南方丙丁火,三撒西方庚辛金,四撒北方壬癸水,五撇中方戊巳土。
主家无忌,主家无忌,天无忌,地无忌,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大吉大利!
撒五谷中特意让围观孩子们抢铜钱、检红枣、抢糖块,意在避见恶煞。然后在龙口处安放镇物:外挂书本、笔、墨,五色布条五色线,新红筷一双及五谷袋(内装五谷和碎铁块);内置精药香料(即精药12种:天精巴戟、地精芍药、神精获神、鬼精鬼箭、人精人参、日精鸟头、月精官桂、吞精杜仲、松精茯苓、道精远志、山精桔梗、善精狼毒;名香7种:乳香、木香、沉香、檀香、丁香、松香、藿香)和五色精石,由匠头迅速将龙口石砌于龙口处。一线建窑,只宜合一次龙口,不能重复,所谓二龙不相见。在欢快的唢呐声中,仪式告毕。礼毕大摆宴席,以油糕、饸络或酒肉八碗款待匠工、帮工村邻、贺喜亲朋。安门窗安土神也要举行与合龙口类似的仪式,稍为简单。一切均在于乞求神灵保佑,驱走鬼祟恶煞。修好的窑洞暂不居住的,过年时要去贴对联放鞭炮,在除夕或正月初六晚住两宿(或放一只老公鸡代替),标志新居已有生灵气息,日后可随时迁入,俗称“一住百不忌”。
住新窑是一大喜庆,俗呼“暖窑”。通常要选在双月,择黄道吉日举办。贴对联,放鞭炮,大宴宾客。村邻、亲朋携镜框、字画、酒肉或喜钱前来贺新居。主客笑逐颜开,开怀畅饮,庆贺创业大举,万事如意。
富裕之家除过正座主窑外,窑前两侧还要修厢窑或厢房,正前修倒座厅房、大门,形成窑洞为主的四合院。为避免大门直对窑门,还要修影壁或月亮门。大门修建要讲究五脊六兽、猫头滴水、砖饰灯笼墀头,大门两旁设砖雕松鹿竹鹤、石雕鼓墩石狮,这已超出窑洞建筑范畴,不再赘述。
END
主任
龙云
主编
雷润峰
执行主编
杨兴玲
编委
李纪元赵富荣刘飞耀谢清
张新春闫晓晶孙同学安娜
崔溦薛圣腾
本期编辑
孙同学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