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章丘垛庄镇十八盘村的田埂上,总能见到一群行色匆匆的人,他们了解情况,和农户谈规划,在地里和农户啦收成,给他们算算账,帮着老百姓谋划到底种啥庄稼。在他们这群人的建议下,有人在自家地里种上了以前从没种过的东西——丹参,一亩地种下了收入竟然能达到块钱,足足是以前的8倍。这下,原本这个静静的小山村沸腾了,村民们互相转告,原来种植丹参更挣钱。于是,十八盘这个小山村亩山地全部种上了丹参。而这群人就是来自市里的“扶贫干部”。
将中药材产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是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村群众的创举,更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后作出的重要举措。发展中药材产业,调整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多样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从发展基础来看,我市部分村庄具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历史上就有“郎山远志”的记载。
从发展条件来看,很多中药材品种对降水、土壤条件要求不高,耐寒耐旱程度好,非常适合垛庄十八盘这样的山区、黄河附近的滩区实际。 从种植收益来看,与粮食作物相比,群众亩均增收元以上,收益是普通作物的2-3倍,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对中药材产业越来越认可。在推广进程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村“两委”主体地位,村级决定的种植计划,都经过了土壤、品种分析,广泛征求了群众意见。对有意愿种植的群众,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免费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支持。而且,为了进一步保障群众收益,我市还免费为贫困群众缴纳产业保险,每亩最高赔付达到元,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随着种植管理和技术服务的成熟,以及中药材产业链条的两端拉伸,中药材种植的效益还可明显增加。对农村尤其是贫困村来说,选择一条适合的发展路径很不容易,把这条路径培育好、发展好更不容易。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运行,农户通过与药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合同协定收购价,然后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集中连片地种植中药材。待药材收割后,再按照合同上协定的价格统一卖给药材公司。随着种植管理和技术服务的成熟,以及中药材产业链条的两端拉伸,中药材种植的效益还可明显增加。对农村尤其是贫困村来说,选择一条适合的发展路径很不容易,把这条路径培育好、发展好更不容易。
中药材种植发展的好,种植户们更加充满信心,纷纷要求扶贫部门能加大对本村的扶持力度,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冯家中草药基地扶贫致富正当时
记者来到位于龙山街道冯家村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只见大片土地已经翻耕,播种机正在繁忙作业,不少农户忙碌着选种、运送、种植、浇灌,现场热火朝天的景象让人倍受鼓舞。中草药种植让冯家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发展路子,同时也带动了附近村户脱贫增收的步伐。位于西部紧邻该村的任家村是市属贫困村,在龙山街道的帮助协调下,村两委积极对接,由冯家百草园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有意种植中草药的农户提供帮助,指导他们开展中草药种植,目前,任家已落实亩黄芪种植项目,现在正在种植。
请输入标题曹范镇丹参种植发展好丹参种植是赵庄村的扶贫项目之一,为了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赵庄村与山东宏济堂签订合同,成立35亩育苗基地,由宏济堂提供种子、派遣专家指导,形成“供苗—销售”一体化模式,赵庄村即是育苗基地又是种植基地,不但保障了药材品质,更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辛寨镇特色种植拓展致富渠道辛寨镇在不断加快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同时,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依托“支部1+3”模式,大力发展中草药材种植等特色农业,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目前全镇4个村已种植柴胡、丹参、牡丹等亩,中药材种植已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新途径。其中颜家村为摘掉贫困帽子,派人赴先进地区学习,大力发展猕猴桃、葡萄等产业,目前该村已发展种植面积20亩。
埠村发展特色农业促进扶贫全市扶贫解困工作开展以来,埠村街道积极行动,及时开展入户调查摸底,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因地制宜,准确定位扶贫方向。该街道对荒山土地资源丰富的沙湾、长青、月宫等村,通过发挥资源优势、盘活集体闲置土地,以土地流转或对外承包等形式,扶持发展特色农业、中草药种植等产业,壮大村集体收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目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其中,丹参种植达到1.6万亩,另外还有柴胡、黄芪、远志、射干等品种。为提高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平,我市还与国内外中草药种植企业及制造企业积极对接,第一期计划企业流转5万亩建设中药材基地,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业态,建设山东中药材产业基地。下一步我市扶贫办将根据群众的需求,加大扶持力度。
赞!
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予以追究。
多年白癜风能治好吗复方卡力孜然酊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