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食物容易诱发假性酒驾

荔枝会产生“假性酒驾”

  和杨梅、水晶葡萄相比,荔枝更容易被查出“酒驾”。记者发现,吃2颗荔枝或吃更多的荔枝,并不会出现吃得越多、酒精含量越高的情况。此外,虽然酒测值不受数量的影响,但是会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出现的酒测值不一样。

酒驾原因分析:

  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得知,荔枝、葡萄等一般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水果摘下来了后光合作用急剧减少,水果内部细胞缺氧,会增加无氧呼吸的速率,由此产生乙醇。这就是导致吃过荔枝“被酒驾”的主要原因。

实验:蛋黄派和提拉米苏

  盒装的蛋黄派和提拉米苏可以作为零食,也可以作为下午茶点,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那么,网传这2种食物是不是真的会致使酒驾?当天,记者购买了同一品牌、同等重量的盒装蛋黄派和提拉米苏进行测试。

工作人员李先生在吃下2枚蛋黄派(注心型,46克)后,接受酒精测试仪,但测试仪的数值为“0”。那么蛋黄派会致使酒驾的说法也不准确?

  随后,黄警官选择了2枚提拉米苏(注心型,46克),全部食用后,用酒精测试仪作呼气实验。结果显示,血液酒精浓度检测值高达毫克/毫升,也已超过醉驾标准。2分钟后再次测试,结果降至21。再过3分钟后测试,结果降至0。

实验结果:会产生“假性酒驾”

  记者在翻看蛋黄派和提拉米苏的包装上,明确标明含有食用酒精。但是等待5——10分钟左右,口腔里的酒精也会很快挥发。

酒驾原因分析:

  热爱烘焙的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蛋糕中含有的酒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有些面点需要酵母菌来发酵,而在发酵过程中,就会产生食用酒精,但这种酒精的浓度非常低,仪器不一定能检测出。还有一些蛋糕,例如蛋黄派、提拉米苏,这些蛋糕比较松软,是因为里面的水分比较足,而食用酒精可以用来保存水分,就保证了蛋糕的口感。因此,生产厂商会添加一定浓度的酒精在蛋糕里。驾驶员食用这类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查看外包装的配料表是否含有食用酒精一项。

实验:漱口水

  最后一组实验是某品牌漱口水。许警官从毫升的漱口水中倒出10毫升,漱口后吐出,用酒精测试仪作呼气实验。结果令人大呼意外,血液酒精浓度检测值为mg/ml。“这已经是涉嫌醉驾!”

  2分钟后,许警官再次再次测试,此时结果降至81.2mg/ml。再过3分钟后测试,结果降至0。

实验结果:漱口水“威力”强,产生假性醉驾

  虽然在服用漱口水后立即检测会达到醉驾,但在5至10分钟后检测值均为0,可见来得快去得也快。

酒驾原因分析:

  有的漱口水含有酒精,在执勤时也发生过驾车者使用漱口水被查出酒驾事件,如今越来越多的漱口水厂商已将酒精排除在配料表之外,但市民在选购漱口水时,还是应仔细查看配料表,因为市面上仍有部分漱口水含有酒精成分。

还有哪些食物会引起“假性酒驾”?

有资料表明,很多食品、饮料、药品中都含有酒精成分。

  A药品类:藿香正气水等一些中成药的成分中含有酒精,易被测出酒驾。一些注射液也含有乙醇,比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尼麦角林注射液、多西他赛等。食用口腔清新剂、漱口水漱口后易被测出酒驾。

  《中国药典》的记载表明,大约有下列品种含有酒精:藿香正气水、正骨水、十滴水、消咳喘糖浆等口服液;寄生追风液、十全大补酒、舒筋活络酒、胡蜂酒、国公酒、冯了性风湿跌打酒、三两半药酒等酒剂;云香祛风止疼酊、姜酊、颠茄酊、远志酊等酊剂。不包括外用的酊剂、搽剂、喷雾剂等。

  采访中,警官告诉记者,有些品牌的藿香正气水,其辅料一栏为干姜汁、药用乙醇(酒精)。在注意事项一栏当中,也有一条明确提醒使用者:本品含乙醇40%至50%,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B饮料类:省外有媒体做过测试,一瓶ml的酸梅汤,志愿者喝下几口后立刻朝测试仪吹气,测试仪显示数值为17mg/ml,接近酒驾标准。几分钟后志愿者再测试时,显示仪上数值恢复为0。

  酸梅汤在记者测试中未测出酒驾,但并不是毫无危险。酸梅汤的配方中包括乌梅等,乌梅含有丰富的果酸与苯甲醛等化合物,就像熟透的水果,吃上去会有一股酒的味道,乌梅在经蒸煮或酵母菌发酵后也会产生低浓度的醇类化合物。此外,有的酸梅汤可能混入了米酒或其他含有低浓度乙醇的液体,饮用较多后,进入血液内的乙醇含量增多,极高灵敏度的酒精测试仪有可能检测出其超标。

  C食物类:豆腐乳、果啤(配料里有啤酒花)、醉蟹(螺、虾)、啤酒鸭、酒酿圆子等。中国菜的烹调习惯在很多菜的烹调过程中要加料酒,加得多的话也可能被测出酒驾。

  就腐乳而言,在其包装瓶上的成分表中,就印着其中成分有食用酒精。其实腐乳就是由酒糟腌制的,吃完一小块腐乳后立即吹气,会发现酒精含量非常高,但腐乳中的酒精也很容易挥发,稍作歇息,吹出来的数值会归零。

  因食品引起的“酒驾”怎么办?

  警官告诉记者,吃完一些食物后之所以会测出酒驾,主要原因是食物残渣在口腔内残留,通过漱口的方式,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口腔残留食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如果车主确实冤枉,应向交警说明情况,交警会等5——10分钟后让驾驶员再次测试。“一般来说,食用荔枝、杨梅等水果,口腔内的酒精含量会在5分钟左右消失殆尽,如果用清水漱口,消失得更快。如果是酒后驾驶,呼气检测在5至10分钟内是难得清零的。”

  此外,交警每半年就会将呼气式酒精检测仪送往上级相关部门进行校对、检修,以保障仪器的正常运作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如果是驾驶员刚吃了荔枝等食物被交警查出酒精含量时,只要等上几分钟重新进行检测就可以辨别是不是真的喝了酒。而对于真正酒后驾车的驾驶员,民警在进行现场的酒精检测后通常还会进行血样的采集,最终以血液中鉴定出的酒精含量为准。这也给喝了酒而声称自己是吃了荔枝的违法驾驶员没有了可乘之机。(资料来源于网络)









































青年白癜风有效治疗方法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能否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jiangj.com/yzfb/3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