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远志夏令营新疆研学记上篇

Day.1从金城出发,开始大漠西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说到新疆,每个人的脑中可能一下子就能浮现一大堆优美的词汇,串起来就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绿野沙洲,溪流淙淙,驼铃古道,大漠孤烟........然而,作为一名吃货的笑笑君来说,此刻脑袋里联想到的却全是羊肉串、手抓饭、香甜的水果和“价值连城”的切糕.......

当然,人生在乎的从不是终点,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七月盛夏,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43名学生在经历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摆脱手机病,远离网络的精神绑架,背上行囊,踏上了通往神秘西域的研学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八天七晚,在这个假期,湖湘少年将带你走进新疆,通过自己的体验来观察历史,解读历史和分辨历史。一边走,一边历练,带着好奇与疑问,带着探究与求知,在历史中体验并参与拓展,重走一段丝绸之路。

丝路文化第一站——兰州

“古老的水车悠悠转,羊皮筏子赛军舰。吉祥葫芦牛肉面,还有百合和洮砚”。跨越多公里,伴随着极具地域性的西北民谣,师大附中的少年们抵达了本次新疆研学的第一站——兰州。

兰州,甘肃省省会,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

行路上

“塞北的阳光好刺眼呀!”

“不怕,我来为你撑伞,一起行走。”

“?(?????)?”

▲结伴而行,共同成长

▲望着车窗外黄沙与蓝天一体,兰州我们来啦~

到达兰州已经是下午,站在中山桥上,滚滚黄河穿城而过。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美丽的心情。伴随着古老水车悠悠转动,仿佛缓慢了时间,岁月静好。追寻着历史的遗迹,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贴近以前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编编想知道拍美照的可人儿是谁?怎么不露个脸呢?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这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直径达16.5米,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哦!

▲赶紧和偶像丁丁老师合个影~(?????)

▲墨镜小姐妹,走一个~

▲我们是“四美一帅”组合O(∩_∩)O~~

羊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古代劳动人民“缝革为囊”,充入空气,是黄河中上游古代先民借助河水之力,运输人员、物资而发明的水上工具。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陆路交通不是很发达,羊皮筏子是宁夏人民及黄河中上游两岸的人们的重要水运工具,古诗:“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就是指皮筏破浊浪,过险滩的情景。

▲待会要坐羊皮筏子了,自拍一个压压惊!

▲喂~有船吗?!!对面的朋友,招招手!

来到兰州。不得不去的地方便是黄河母亲雕像,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

▲师者,慈如母,严如父!

除了学习历史,感受文化,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份研学手册。“为什么雕塑是花岗岩材质的?”“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的什么图案呢?”“最古老的的滴灌工具长什么样子?”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参观,去探索,收获满满,其乐无穷。

▲在西北漂亮的女孩叫“莎莎”,朋友叫“练手”,

我们可是“莎莎练手”组合哟~

“倚岩百丈侍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在兴奋、欢乐的氛围中,师大附中的学子们结束了第一天的新疆研学之旅。好看的风景千篇一律,深入的感知万里挑一。旅行常有,而研学不常有。西域新疆究竟有着怎样的文明存在?究竟是何种精神让这一条丝绸之路延续千年?

Day.2拉弓射箭大口吃肉,做一回西北(女)汉子

“打开中国地图,

历史上有两条横跨东西的生命线,

以其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深深嵌入中华民族的身躯:

一条自西向东、直达于海,

是守护古老民族的万里长城;

一条由东向西、深入大漠,

是拓展华夏文明的丝绸之路。

这两条紧系着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命脉,

在历史的长河中飘移、延伸,

终于在年前,

在祁连山下、河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交汇缠绕,

结结实实地打了一个结。”

这个结就是嘉峪关。

启程篇

天净得像一块蓝布,没有一丝云彩。新疆研学第二天,从兰州出发,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车程,师大附中的一众师生到达了丝绸之路第一关——嘉峪关。烈日下,嘉峪关一身古铜色,像一位副威武刚猛的战士,生生摆出一副铁壁铜关的气势。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的美称。

△本次研学旅行领队陈迪勋副校长

以下照片是本次新疆研学旅行随行指导老师团的合影。老师们在此次研学旅行中与学子们同吃同住,同苦共甘。为学生的研学之旅做好积极引导和着力辅助,力求孩子们能在这一趟研学旅行中,学有所获,知行合一。

△左一:汤彬老师

左二:贺仁亮老师

居中:陈迪勋副校长

右二:陈兵老师

右一:李钊老师

△我们是研学之旅学子们的最强老师后援团~(??ω??)?

△师恩载道,孩子,我与你共行这漫漫研学路!

△李钊老师人气爆棚呀~

雄关篇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吟咏嘉峪关的磅礴诗句。清代林则徐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路经嘉峪关时有诗赞道:“东西尉候注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可见文忠公对嘉峪关的雄险推崇备至。

天下第一雄关。

严关百尺界天西,

万里征人驻马蹄。

烈日之下,帅旗鲜艳夺目;

一门之隔,即是关内关外。

城楼篇

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年)的雄伟建筑,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湖湘少年平生第一次真切体验这塞外风光,登上嘉峪关城楼,西望一片无艮无际的戈壁大漠,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地悠悠、怆然涕下的感慨油然而生。

嘉峪关不仅仅是一道边关,更是一座熔炉。各色的民族、各色的文化都在这熔炉里冶炼。数千年来,和平与杀戮、迁徙与聚居、繁荣与衰败,一次次地轮回。

最终,风息了、剑息了,汉人与胡人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下来。数千年的冶炼,他们的后裔已不分彼此。几百年的融合,最终炼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共同体。

△触摸着古老城墙的纹理,感受岁月的沧桑

△亲~中暑不用怕!我有药哟~

射箭篇

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来到这里,定要体验一把城防军营守军将士的军旅生活,看我拉弓射箭的样子是不是很帅气?

美食篇

第二天的研学之旅,即将完结。这时,当然要用美食犒劳一下自己啦~湖湘少年团来到了当地饭店,体验传统的西北敦煌美食。

西北的食物大多朴实无华,更多的是用来填饱肚子的。这与西北地区比较艰苦的生活条件有关系,更与西北人憨厚朴实的性格有关系,西北食物面食居多,菜以肉为主崇尚肥厚浓烈,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的豪爽气概是为人们所崇尚的。

△比脸还要大的“大盘鸡”φ(ω*)

△沃德玛~菌菌的口水呀!!!〒▽〒

△你瞅啥?再瞅我把你吃掉!o(′^`)o

穿越关城,放眼望去,祁连山连绵不绝,夕阳西下,湖湘少年第二天的研学之行也即将结束。诵读着李白的《关山月》,让我们再次欣赏一番这壮阔美景!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Day.3鸣沙山,月牙泉,敦煌风送驼铃远!

“流动无定,俄然深谷为陵,高岩为谷,峰危似削,孤烟如画,夕疑无地”

——《沙州图经》

输12

鸣沙山

诵读着优美的诗文,新疆研学第三天,湖南师大附中远志夏令营的少年们来到了敦煌八景之一的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处,占地面积3.12万平方公里,鸣沙山,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其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米。

鸣沙又叫响沙、哨沙或音乐沙,它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那么研学问题来了,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带着问题,湖湘师生骑着骆驼去寻找答案咯!( ̄▽ ̄)/

△骆驼呀~今天可要带着孩子们好好探寻这沙洲哟~

ヾ(????)?"

△沙漠的阳光灼人,可我们依旧负重前行!(??_?)?

△来来来~hui起来!!!

△阳光姐妹淘~看我们各种凹造型(~ ̄▽ ̄)~

△小妹~你的背景好酷炫!是沙城暴吗?!(?Д?)ノ

△你追我,如果你追到我~(︶.?︶?)

我就......

咳咳~童鞋们,小葡萄干我就要揭晓答案啦!!!

(敲黑板!严肃脸!)

答案: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据说,世界上已经发现了多种类似的沙滩和沙漠哦。

月牙泉

晴空万里蔚蓝天

美绝人寰月牙泉

银山四面山环抱

一池清水绿漪涟

月牙泉南北长近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月牙泉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唐代有船舸,泉边庙宇。泉南岸原有一组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历代骚客游玩,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

史载,汉元鼎四年(前年),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疑月牙泉即汉渥洼池,遂立一石碑曰“汉渥洼池”。“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由是,奇特的月牙泉更增添了传奇色彩。

哈哈,下面就快来欣赏一下远志夏令营的同学们眼中的月牙泉吧(′▽`)?

△哇~风景好美~拍照技术也是杠杠滴~

△我们是月牙泉三俊~

△摄影师:“丁丁老师,来个pose~”

“二~”

△“女神来啦~”大家好,我们是湖南师大附中女神团~

△气势不能输上面

“大家好~我们是湖南师大附中高能少年团~爱你哟~”

△我们是月牙三美~(?????)

莫高窟

中午稍作休整,湖湘少年又出发了,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抵达了丝路第一百科图书馆——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为了保护莫高窟内的文物和壁画,参观期间禁止拍照,小编也是有点小遗憾捏~(;へ:),不过照片少也影响不了小编的撰(P)稿(图)能力。下面咱们就来看看这次远志夏令营的骚年们在莫高窟门前的几张珍贵留影吧!

△看我有左右护法~

△灿若骄阳,我就是这么美~耶!(剪刀手)

△守望佛陀像,浮尘菩提心

本次新疆研学活动由湖南五方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具有国际旅游资质的旅行社主办。在这次行程中,湖南师大附中学子们将走进丝绸之路第一关嘉峪关、丝路第一百科图书馆莫高窟、丝路文化遗存馆吐鲁番、《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中的著名景点火焰山、还有美不胜收的天山天池等,共同探索西域奥秘。让我们一起,行走在路上。

图文来源:

校团委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槸澶氬皯閽?
鍖椾含鏈夊摢浜涚櫧鐧滈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jiangj.com/yzfb/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