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
名参鬼盖须难见
材似人形不可寻
..........药草专刊..........
十月虽未过半,但是秋风渐紧,北京的气温已经有些“冻人”了。步入秋冬时节,大家越发小心翼翼,严防狡猾的“新冠”卷土重来,对疫苗更是翘首以盼。10月8日,中国与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更令人振奋的是,目前我国研发的新冠疫苗已经有4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Ⅲ期临床试验为治疗作用确证阶段,目的是进一步扩大目标适应症人群,验证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一般采用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对照实验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清朝乾隆皇帝时期编著的《考证》一书中,就提出了循证的思想。在我国,第一次提到对照试验是年所著的《本草图经》(AtlasofMeteria)中所述的故事。
初识人参
人参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海拔~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生长千年的人参,极为罕见,药用价值极高。人参,产于上党山谷及辽东,古书记载上党人参药性佳。为了比较上党人参的作用,宋代(~)《本草图经》记载了鉴别人参的方法,原文如下:“相传欲试上党人参者,当使二人同走,一与人参含之,一不与,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者,其人参乃真也。”
这一记载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开展的朴素的对照试验。
细辨三参
_人参
党参
太子参
别名
人衔、鬼盖、土精、黄参、血参,地精、金井玉阑、孩儿参、棒棰。
上党人参、防风党参、黄参、防党参、上党参、狮头参、中灵草。
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药物
来源
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
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
味性
归经
味甘微苦,性温;归脾、肺经。
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甘苦,微温;归心、脾、肺三经。
功能
主治
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补中,益气,生津。
补肺,健牌。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自汗,精神疲乏。
用法
用量
内服:煎汤,0.3~3钱,大剂0.3~1两;亦可熬膏,或入丸、散。
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熬膏或入丸、散。
内服:煎汤,2~4钱。
注意
事项
实证、热证忌服。
有实邪者忌服。
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复方
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局方》四君子汤)
治胃虚冷,中脘气满,不能传化,善饥不能食:人参末二钱,生附子末半钱,生姜一分(切碎)。上三味和匀,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鸡子一枚取清,打转,空心顿服。(《圣济总录》温胃煮散)
治肺虚久咳:人参末二两,鹿角胶(炙,研)一两。每服三钱,用薄荷、豉汤一盏,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二沸,倾入盏内,遇咳时,温呷三、五口。(《食疗本草》)
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酥炙黄色),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五两,知母、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贝母各二两。上八味为末,净磁合子内盛。每日用如茶点服。(《卫生宝鉴》人参蛤蚧散)
治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运: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济生方》)
治心气虚损,怔忡而自汗者:猪腰子一只,用水两碗,煮至一盏半,将腰子细切,入人参半两,当归(上去芦、下去细者,取中段)半两。并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有吃不尽腰子,同上二味药滓,焙干,为细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百一选方》)
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恍惚振悸,差错谬忘,梦寐惊魇,恐怖不宁,喜怒无时,朝差暮剧,暮差朝剧,或发狂眩:远志(去苗及心)、菖蒲各二两,人参、白茯苓(去皮)各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临卧日三服。(《局方》定志丸)
治消渴引饮无度:人参、瓜蒌根各等分。生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麦冬汤送下。(《仁斋直指方》玉壶丸)
治消渴引饮:人参为末,鸡子清调服一钱,日三、四服。(《纲目》)
止血后此药补之:大人参(去芦)二两,枣五枚。每服水二盏,煎一盏。细呷之,服后熟睡一觉,诸病除根。(《十药神书》独参汤)
治吐血下血,因七情所感,酒色内伤,气血妄行,口鼻俱出,心肺脉散,血如涌泉:人参(焙)、侧柏叶(蒸焙)、荆芥穗(烧存性)各五钱。为末,用二钱,入飞罗面二钱,以新汲水调如稀糊服,少顷再啜。(《中藏经》)
治小儿惊后瞳人不正者:人参、阿胶(糯米炒成珠)各一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再服,愈乃止。(《仁斋直指方》)
治下痢噤口:人参、莲肉各三钱。以井华水二盏,煎一盏,细细呷之,或加姜汁炒黄连三钱。(《经验良方》)
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人参汤)
治霍乱心烦躁:桂心二分(末),人参半两(去芦头)。上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分温二服。(《圣惠方》)
治虚疟发热:人参二钱二分,雄黄五钱。为末,用棕尖捣丸,梧子大。发日侵晨,井华水吞下七丸,发前再服。忌诸般热物。(《丹漠纂要》)
治妊娠酸心吐清水,腹痛不能饮食:人参(去芦)、干姜(炮)各等分。上为末,用生地黄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食前服。(《局方》小地黄丸)
参考文献
1.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1
2.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
3.临床试验溯源:刘保延,谢琪,刘雅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5
识中医药草
观自然之美
悟养生之道
编辑
李梦喆
审校
谢琪刘铁军
北京公益医疗援助服务促进会宣传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