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同产地的绿鬣蜥
无意间看到一个关于“洪都拉斯红鬣”的帖子,再加之这段时间总接到类似的问题“III为什么稀有?”、“蓝IG长大了究竟是什么鬼?”等等,我觉得还是开了这篇为好。
其实我也是纠结了很久发还是不发,因为在亚种分类这问题上始终没有定论,争议很大,而最新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观点却是产地命名法,或许,很多人接受不了吧,说顺嘴好几年的III、IIR一律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国籍。
同样,我也有些难以消化,但仔细想,以产地命名,这也却是最不易引起争论的了。这也是为什么我把题目写成浅谈产地而非亚种。
那么,看之前先明确几个问题。首先,绿鬣的简称之所以是IG而不是GI,因为它的学名从不是Greeniguana,而是Iguanaiguana,第一个便是所在属,第二个是种名。
我们过去常说的III则是Iguanaiguanaiguana,IIR是Iguanaiguanarhinolopha,第三个是亚种名,这个百度百科翻译的一塌糊涂,表示怀疑态度的朋友建议去英文的维基百科看一下。
另外下文一律用英文缩写IG,以免涉及体色时出现“红绿蓝绿黑绿鬣“这种奇怪的东西。
其次,尽管绿鬣的两个亚种III、IIR正在被削弱,甚至有观点直接废除,很多关于IG近几年的文章已经不涉及这两个词,但由于我们后知后觉的特点,为防止大家看不明白,我依然沿用这两个称谓,南美III、中美IIR。
我很支持取消这两个称谓,并且除了圣露西安这一保育品系外,其他的IG早晚会混成一片,IG只有一个有效种是趋势,但我觉得目前还为时尚早,毕竟南北两区还存在着分得开的统一特征。
最后,正文部分的资料80%都是谷歌,维基,ISG,上的资料,翻译整理后写上来的,最近的是年的,最远的用到了年的资料,由于整理过,可能很难将原文一句一句写上来,但如果能,我一定会注明。自己的观点、对资料的解释,我会用括号括起来。
图片方面,没有来路的图片我尽量不发,也就是说图片不是曾经收藏的就是可以查询到拍摄地点的摄影作品,多来自旅游或摄影网站,也正是这个原因,大部分图片有相同的水印,请处女座不要介意。
这是一篇介绍帖,不是论证贴。
中美①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
这一地区的IG在鼻尖长有短角,这一显著特征使其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的IG,除此以外他们还拥有硕大的体型(可能是美洲鬣蜥科的最大成员,雌性可致1.6米,而雄性最大可达2.2米,20磅有余)、中黄色的虹膜、成体后的偏暖体色,这让这一地区的IG曾被划分为独立种,以区别于南美及中美洲其他地区的IG,然而基于以线粒体DNA为基础的分类方式被证明是无效的,再加之多年观察发现这些“长有犀角的鬣蜥”穿越岛屿,与其他地区没有这一特点的种群自由交配,导致中美洲绝大多数地区的IG多多少少带有一些类似特点,这使曾经的独立种被划分为IG的一个亚种IIR(以上都是年的资料,维基上好像也有)。
I·I·R,Iguanaiguanarhinolopha,最后一个标示亚种名的单词rhinolopha,从构词上看,rhino犀牛,而rhino-则表示鼻部的,这一命名指出了中美IG的共同特点,如今来看也是唯一的共同之处,犀角(我知道很多人会有异议,并指出IIR的一些列特点,请往下看)。经过数代的杂交混合,危地马拉这一地区特有的基因早已模糊不清,取而代之的是,中美IG普遍大于南美,而整个中美的IG体色体态更是千奇百怪,无法分类,这也是IIR将被产地命名替换的重要原因。(然而国内无数前辈所总结的IIR特点其实基本上只是在描述同一种——萨尔瓦多,继续看,你会发现其实IG绝不是有没有角那么简单的。)(对这段简单的解释一下,由于IG的杂交,至少从年到现在,小30年的时间,IIR这一词从特指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IG,范围不断扩大到整个中美,同样III也是如此,由扩大到整个南美到最后同中美混成一片,这就是这两个亚种名将被取消的原因)下面照片拍摄于墨西哥
(拍摄地:北美墨西哥)
但是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不是我上面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是我说完了,墨西哥的绿鬣全都是犀角,黄眼睛什么的。墨西哥也分布着很多不具备这些特点的,而且非常多,比如下面这只,这不是特例,他们很普遍,旅游杂志上的也是在墨西哥拍的。光用III,IIR的标准,你能说清这是个什么东西么?
②萨尔瓦多(这个地区IG的特点,以及其分布特点可以解释很多我们平时买IG时遇到的问题,因为我们的IG,基本全是从这里出发的,而不是更著名的罗腾岛···后面萨尔瓦多这个地方会不断的出现)作为中美洲的中心地带,萨尔瓦多是IG的主要产区之一,这一地区的IG多为鼻尖具有犀角的个体,体型较大,雌性可达1.2~1.4米,而雄性则可以达到1.7米。它们具有明亮的黄色眼睛,相对与南美洲地区更加巨大的喉扇。(这就是我们概念中的IIR了,因为我们买到的基本都是这里的)萨尔瓦多是IG的主要出口国之一,但在动物保护方面投入较少,私自抓捕在旅游区兜售已成普遍现象。全国至少有25~30家大型IG繁殖场,源源不断的出口向其他国家,这使IG几乎成为世界上最为高产的也是出口量最高的蜥蜴(这里第二个问题就可以回答了,“为什么III那么稀有”,其实并不稀有,总的来看,南美地区的IG要比中美还要多,但我们进口IG的地方是一个主产“IIR”的中美国家,我这么说,比较明白了吧,但是这并不代表整个中美全是这货,也有少量的“III”,这也就是每年都有人挑苗子碰运气的原因了。至于南美调和中美调哪个好···这就算了吧,都一样的,别又成了商家炒作的噱头。)在萨尔瓦多,还有一些颜色特殊的IG,他们具有红色的虹膜,生有犀角,在幼体时呈现出明亮的蓝色,但成体之后,由于黄色素的分泌,这种蓝色会逐渐退去(来自IGUANAOFFICE)。(看到这句话蓝色的幼体与萨尔瓦多瞬间兴奋起来,终于知道这是何方神圣了。同样产自萨尔瓦多,运到国内。我相信有很多人应该在市场见过吧,这东西曾经也掀起过一阵风波,他们的价格可以达到普通IG的3、4倍,后来基本平息,与普通IG价格一致,甚至没人理睬。我曾经见过3次,在市场上,后来买过一只,同样的,变回了本有的绿色,每年都会有这样的苗子,认真找找就能发现,现在,也算是查清楚他们的来路了。)由于绿鬣大繁殖场的图片大家都见过,加之我们的IG萨尔瓦多的后代··图片我就不多发了这个是繁殖场一角,这些东西是不是和自己家的很像,看着就很熟悉了(其始中美大多都这样···)
这条是我09年买的小家伙,在10多条苗子里一眼看中了他,独特的蓝色,眼睛略红,光线原因没拍出来,不过蓝色还是很明显的,当时一直以为是个体差异,直到看到有资料说这种独特特的幼体产自萨尔瓦多才恍然大悟。
下面是05年还是什么时候,也是平价在鱼市上买的。
③墨西哥南部-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中美地狭互不相邻的三个地区,南墨西哥、哥斯达黎加西部、洪都拉斯,以及在IG分布范围之内的北方地区,他们体色偏暖,甚至呈现出红色,但不同地区间也有所差异,如墨西哥,成年雄性表现出鲜亮的橙红色,而在洪都拉斯他们在幼年阶段就开始发色有些绿色的幼体一出生便带有红色的花纹甚至通体呈现出暗红、锈红色,而头部则多灰色,黑色。哥斯达黎加西部,IG会出现玫瑰色的头部,称为红头,在南美的观察,也有着类似个体的记录。(像资料中说的,并不是洪都拉斯算都是红色的IG,我们所购买到的都是类似个体经过一代一代稳定下来的体色,而正产于这一地区的IG或许根本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另外对于墨西哥所产的红色个体的描述,可能也有一部分是将发情的误判了,也或是墨西哥的雄性IG发情时体色较之其他地区出众许多)(拍摄于洪都拉斯)
就像我说的,并不是这个洪都拉斯都是红IG,和买得一样红,大多数繁殖场里还是普色居多,同样,也不是只有这里,IG才呈现出如此的红色
下面的照片拍摄于哥斯达黎加,我真没觉得是什么玫瑰色,倒是很像西柚···老外就是拍个照片,咱们去了先抓回来问问价格(以下图片拍摄于哥斯达黎加)
这个花纹很独特
哥斯达黎加不是所有IG都红,也有奇奇怪怪的,普色还是多数
(以下图片拍摄于墨西哥)还是墨西哥南部的大怪兽,喜欢这种野性美。看起来只是发情的颜色,但确实很漂亮。图片出自墨西哥旅游宣传网,照片资料拍摄地确为北美·墨西哥
我上小学还不知道IG是啥就保存了这张图片,很多人应该都见过,太经典
在这也说一下南美变异红IG与洪都拉斯红IG究竟是怎么回事。曾经NEO翻译过一篇文章提到过南美分布着红头IG,后来也有许多人翻译过有关不同颜色的IG,文章中提到过洪都拉斯产一种幼体全红的IG,当时IG还有较明确的亚种色系分类。我后来发过一个翻译IG色系的帖子,其中很明确的甄别了洪都拉斯观察到的与南美观察结果的区别,直到色系这个观点被撤销商家依然用他来炒作,其实总归都是一辈一辈IG饲养者的努力,没有谁对谁错,只是我们的知识更新太慢,就像我在前言中说的,后知后觉。我翻译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想让大家对IG有新的认识,不停留在有没有角、固定的几个颜色,生硬的去分类。看过了野外拍摄的图片,你是不是觉得买到的红IG和哪个都对不上号?其实我们现在所购买到的红IG,其实都是类似产区的个体一代代将特殊体色稳定的结果,早已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这或是家养与人为干预所导致的。其实在国外,使人们习惯于产地命名的也是商家,没有什么炒作,是红的就叫红IG,出生地是哪里标注便是,下图是在国外兜售的红IG,没有多写是什么特殊品种,什么特殊的产地特殊的血统,你我买的都是红的,写了的只有他的出生地,萨尔瓦多。(由于网络限制价格信息不打码发不出去)
④圣卢西亚/圣西亚/圣露西安圣露西安IG,由于巨大明显的犀角,曾被划分到IIR之中,后由独立成一个亚种,即使III·IIR均被削弱,圣露西安到目前为止,仍是IG的明确亚种之一(记得前几天还有看到贴吧里有人给出这样的回复“IG只有III和IIR两个亚种),Iguanaiguanastlucian(这是一个动物保护网站上的,我不想看到这帖子发完了见到有人写IIL或者IIS)。与其他IG不同的是,他们成体表现出黑白两色,或是藏蓝色的巨大条纹,具有明亮深棕色眼睛,巨大的4或5根犀角,而他们幼体阶段却与普色IG并没有很大差异。我们对其知之甚少,由于猫狗的入侵,以及来自西南地区的普色IG引发的”绿色入侵“(在圣卢西亚称为greeninvasion)造成圣露西安IG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在野外已经绝迹(年资料),人工保护下还存活只,它们已经走向灭亡边缘。(查到了近几年的资料,只找来一篇类似游记或保护区探访的文章,虽然不是官方发布,但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文章中是这样描述的)九点,出发后两个小时,渔民发现了不同寻常的动物,它体长接近两米,这不是鱼,是爬虫类,出于纯粹的好奇心,渔民前来围观这不同寻常的怪兽,而不像美洲其他地区,对大蜥蜴司空见惯。它被尼龙网拖住,渔民逐渐让开,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水手在网中掏出了一条鬣蜥。出于骄傲或是想要获得奖励,捕获鬣蜥的水手联系了苏弗里耶尔海洋管理协会(SMMA)很快圣卢西亚林业部门(SLFD)赶到现场确认被捕获的物种,或许这是世界上第二种在海洋生活的蜥蜴···(就是条潜水的IG···后面就不给你们翻译了,关于讲什么IG能在水下憋气多久什么的也都没啥意思,直接进入正题了)···然而这也不是圣露西安IG,他只是一条普通的绿鬣蜥,多年前他们在该岛西南登陆。在这里圣露西安IG保护组织每年都会将带有项圈的幼体放归野外,每一只被捕捉的的鬣蜥无论是什么都要与当地林业部门联系。尽管我们的敌人具有强大的适应性与繁殖能力(指普通IG)但我们已经挫败了近一期的“绿色入侵”,圣露西安IG的未来是悬而未决的,保护组织与林业部门希望通过创新与努力是大家热爱这种本土IG,让他们在我们的土地,生活在未来。很老的照片了
保护区中的圣露西安IG
亚成体(这个时候还不是黑白的呢)
幼体阶段与正常IG并没有太大差别花纹是很特别
不过也不是所有都是如此
最后考虑版权以及文章的严谨真实,我把类似小说的海底捞蜥蜴那一段的原文网站截图发过来虽然按照原文的意思,抓上来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中美,但这图片一看,抓上这么一条···体色不一般啊!当然,两米是瞎掰了
⑤美属维京群岛·圣汤姆斯岛(St.Thomas)非常著名的St.Thomas,IG中的怪胎,他们的颜色不仅多种多样,一条IG身上可能同时出现灰白色,蓝绿色,桃红色,黑色,甚至是淡紫色,而且在形态上他们互相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然而这也并不是圣汤姆斯岛的特色,博内尔岛,Cura?ao(这是哪我也不太清楚),阿鲁巴,格林纳达的IG也同样具有类似特点,这种难以归类的特点。(我半个月前还看到有买这个的,不过由于打开的比较晚已经订完了都没看到价格)
这张图片同样出自圣汤姆斯岛,还是那句话,IG的分布是叠加的,不能硬性分割的,怪胎的产地同样有很多我们熟悉的面孔。
中美洲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下面是几张拍摄于中美的照片(照片拍摄于开曼群岛)
(拍摄于巴拿马)
(拍摄于洪都拉斯)
(拍摄地仅标注中美,具体地区不详)仔细看这一条倒是很有意思
Saba
南美①巴西(由于巴西面积比较大,所以在巴西IG相互间差异仍然比较明显)巴西是IG的主要产地,也是野生IG最大的聚集地,主要在这里分部的Iguanaiguanaiguana是IG的模式种。他们颜色多样,但基本以绿色为主,除个别特殊地区,他们仍然呈现出或深或浅的绿色。巴西的IG成年较中美地区略小,雌雄体长1~1.2米,雄性在1.5米左右。(年资料,很明显看出来是和开头讲危地马拉的那一段是配套的,哈哈。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很少有资料不断地去描述“III”的特征,而我们总这样去做,可能也是少见多怪的结果。其实在国外人们概念中,“稀少的III”才能叫做真正的绿鬣蜥。他们具体都有什么特点,之前有很多前辈都总结过,可以自己没事找找看看)然而在巴西,不同地区的IG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巴西西南部潘塔纳尔湿地,一些IG呈现出明亮的蓝色,或是蓝绿色,然而在巴西东北部,却生活着罕见的黑色IG,当然,这种独特的颜色在其他地区的观察也有记录。(以下照片拍摄于潘塔纳尔湿地)
潘塔纳尔也不是梦幻蓝的聚集地,更多的还是熟悉的面口
巴西东北部(有几个照片只标注了出处巴西)
剩下的几张照片也是在巴西拍摄的
同样拍摄于巴西
②委内瑞拉作为南美洲最北端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的IG体色与体型体态的差距是相当大的,但在当地体型巨大的中美IG被称作来自北美的入侵者。长期下来,委内瑞拉的IG总体特点难以描述,甚至有学者想将这一地区与美属维京群岛一样列位独立种,在这里IG有时表现出黑色,桃红色,蓝灰,等等,但在市场上人们还是更亲睐绿色的个体。(就这些了,之前找到一个文章叫委内瑞拉的IG,打开之后图片很多,但是都是IG简单的介绍,没有提及这一地区的特点,当然,特点三言两语也不怎么能描述的出来,在这里才真的能看出IG是一种如此富于变化的爬虫)照片拍摄于委内瑞拉
③多巴哥群岛(TobagoCays)多巴哥群岛(南美洲东北部)分布有一种白色的IG,具有巨大的犀角,黑色或深棕的虹膜,色成年后颜色逐渐变淡趋于灰白,并伴有巨大的黑色条纹,而在繁殖季节,雄性则会表现出明亮的橘黄色。(来源于一篇游记)
下面这两张照片便来源于那篇游记,对于绿鬣下面的注释好像是:我们应该对所观察到的动物加以分类
在多巴哥拍摄的亚成体照片
考虑到版权问题我将非资料部分的截图发过来
④秘鲁已经有不止一份资料描述过这里生活着一种蓝色的IG,“有一个(也有可能是多个)区域出产的绿鬣蜥色调会以蓝色为主。这些绿鬣蜥在心情好的时候会呈现美丽的土耳其玉色。当它们感到冷或者受到压力的时候它们就是绿色。它们的眼睛的虹膜倾向于深红棕色,并且通常在它们的身体、头部、尾巴和喉囊的鳞片上都有黑色皮肤围绕。有的在它们的眼皮上会带有很多黑色···这些绿鬣蜥可能产自秘鲁。”这是06年NEO-ZEON翻译的“Iguanaskincolor”的中提到的。“尽管他们的名字,绿鬣蜥可以有不同的颜色。在其范围内的南部国家,如秘鲁,绿鬣蜥便显出明亮而标志的蓝色”这是维基百科上的描述。确实如此,正如我们所见到的,早在年便有捕获的淡蓝色个体,成年后显露出明亮的蓝绿色,另外一些则表现出灰蓝,甚至是湖蓝,然而这种特殊的IG在幼体时却是绿色,与其他IG幼体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根据这上的描述,显而易见,现在市场风靡的蓝IG肯定不是产自秘鲁,也不是巴西潘塔纳尔)下面是秘鲁蓝IG的一些照片,一些拍摄于繁殖场,是捕获的部分个体
很著名的15岁蓝IG寿星
其他的拍摄
到这里很多人一定会问,我们手中的蓝IG是什么鬼?成体之后是什么样子,我已经提到过,他们既不是秘鲁,也不是潘塔纳尔。确切的讲是Axanthic,缺黄。导致变蓝的原因是人工改良的结果,他们天生缺少黄色素,不过请大家放心,这种缺黄个体会将他们的蓝色一直保持到成年(染色的就算了,我已开始不大信真的能染色,直到看着一只红色的苗子变的翠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长大以后还是那种魅惑的蓝色,缺黄个体会始终保持蓝色,但却难以阻止成年后杂色花纹的出现,但具体情况还要取决于个体差异。我记得几年前有一个人出售一只1.3米的个体,淡蓝色,只有腹部有白色花纹,就类似下面图片这只。不过不是同一只,下面这几张图片是06,还是07年的时候看到了,当时名字是“出售蓝IG”,印象中体长1米1主人早已联系不到,当时觉得很稀奇。说实话,到现在我也不清楚这条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是所有的都会变成这样,我看到绝大多数还是会和普色一样,成体后出现许多杂色花纹,只不过底色还是蓝色。这是老汤姆繁殖场里的,感谢诺泪king供图。
这是一家爬虫网店的蓝IG,下面有这种蓝IG出处的介绍,我在上文已经简单说过了。还是那句话,产地命名,直标萨尔瓦多···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写完了,大概一半用在了翻译,另一半则是寻找图片出处···)
附言:
任何生物都是一样,他们会有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他们是自由的,是无法被限制的,更是框架般生硬的分类所难以企及的,IG在自己的栖息地繁衍,他们会更加多样,也会更加统一,只保留一个有效种是趋势,我们能做的,更多,只是观察与了解,不是控制。
以主观的想法将其鉴别,我们曾经都在这样尝试,然而他们却并不需要我们插手,我在这里所整理的,仅是这一庞大种群的冰山一角,有许多地区我并没有提及,这并不代表那里没叹为观止的个体。
最后,这是一篇翻译整理。一篇介绍帖,并非论证贴。目的显而易见。讨论是好的,但若成为没有依据的骂战,或者隔天看到“墨西哥巨人”、“潘塔纳尔冰蓝”、“维京七彩”这种奇怪词汇则失去了这篇文章的意义。
Author:阿贡
楼长From:爬行天下
Editor:rlyl
关于rlyl欢迎来到自然爱好者、资深爬虫玩家rlyl的小站,这里每天都有精彩生物资讯更新,还可以随时垂询两栖爬行动物品系分类、饲养繁殖、生活习性、疾病治疗、环境造景、设备器材等一切问题,rlyl也是从新人过来的,知道新手的不易,保证有问必答!
站长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