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本草花语
话题简介:中国自古有“潜移默化”之说,文化的熏陶,应如和风细雨,不着痕迹却又无处不在。“药食同源”的中药,是生长于自然,取用于自然的中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以花入中药者众多。学习中药,不仅要学习中药的药性功用,更应该能通过中药背后的故事了解它们的文化属性,进而更深入的理解与认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记住并爱上我们的中药,接纳我们的中药与中医!
愿做花语者,与君共赏之!
中药又称本草,其来源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然称本草者,以其植物药居多也。每读到佛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及郑板桥诗“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却总是联想到中药的纷繁世界,大概是职业病使然。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热播,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曾借鉴诗词大会的出题方式,出过这样一道题目:
请根据所描述的线索说出一味中药。A.以植物的花入药B.唐代诗人元稹有诗句“此花开尽更无花”C.唐代黄巢有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D.“浙八味”之一E.“四大怀药”之一有的学生在看到第二个线索时就已说出答案,相信才思敏捷的该同学定然拥有极大的诗词储备量。历代文人墨客咏菊花诗众多,结合题目,摘录二首如下。《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是浙江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杭白菊”众所周知。菊花以其头状花序入药,每年霜降前花正盛开时采收。
甘、苦,微寒。入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肝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等症。2.用于眼睛红肿痛。3.用于皮肤疮疡肿痛等症。4.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等症。临床上常用的菊花分为白菊花、黄菊花、野菊花。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治疗高血压或者头晕);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治疗感冒咳嗽,或者风火头痛);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常用于疔疮(如皮肤细菌感染)。菊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中药,其药用广为人知,很多老百姓很喜欢泡菊花茶,也知道菊花和枸杞搭配可以明目。
其实,菊花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菊花可以延年益寿,属于仙家用药。
菊花古时雅称“延寿客”,最古老的中药书《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记载久服菊花“可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清代《本草备要》说“味兼甘苦,性禀平和,备受四气(冬苗、春叶、夏蕊、秋花),饱经霜露,得金(肺)、水(肾)之精居多。能益金、水二脏(肺肾),以制火而平木(心肝)。”
清代医生陈士铎崇尚道家,好谈长生不老之事。他喟叹世人只知道菊花泡茶,是“弃神丹于草莽,可惜也”。他推荐了一个“修仙之方”。方名菊英仙丹,采家园黄菊花三斤,晒干,入人参三两、白术六两、黄芪十两、干桑椹十两、熟地一斤、生地三两、茯苓六两、当归一斤、远志四两、巴戟天一斤、枸杞子一斤、花椒三两、山药四两、茯神四两、菟丝子八两、杜仲八两,各为细末,蜜为丸,白滚水每日服五钱。效果咋样呢?陈士铎说:三月之后,自然颜色光润,精神强健,返老还童。实有延年益寿之功。
他赞美菊花“可以久服,既无火盛之虞,又有添精之益,实可为娱老之方也,勿以铎之轻传,而易视之为无能。”
历代皇帝均服菊花延年益寿。菊花可酿菊花酒,唐中宗登慈恩寺做寿,群臣鲜的就是菊花酒。清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寿命长达73岁,与其长期服用长寿药膳和补益药有很大关系。《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记载,慈禧生前喜服“菊花延龄膏”,单用菊花一味,补泻兼施,以轻身耐老。
然菊花虽好,亦有禁忌。气虚胃寒者不宜用菊花。虚寒、食少、泄泻者,宜少服菊花。阳虚寒盛者忌用菊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