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深山处见繁花南中医远志服务团贵州月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80661.html

于深山处见繁花

南中医远志服务团月亮山纪行

还记得今年1月我校发起的“青春助力梦想岛,爱心汇聚月亮山”公益计划吗?名山区孩子的“微心愿”在同学们手中点亮。当时,许多同学都表达了想亲身去山区支教的愿望。7月16日,由校团委牵头成立的远志志愿服务团一行18人,带着全校师生的关心和嘱托,踏上了贵州月亮山之行的征程。

“想让孩子们在没有日晒、没有风吹、更没有雨淋的环境里好好吃上一顿饭!”

故事还要从去年我校60周年校庆说起:我校优秀毕业生代表、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陈晓明受邀回宁参加校庆纪念晚会,他与在场嘉宾分享了扎根西部支教的点点滴滴,并为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他所在小学的近名孩子捧着碗蹲在地上吃饭的一幕触动了所有人。

校学生会当即找到陈晓明表达了想为孩子们一尽绵薄之力的想法。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全校各个班级、社团组织与归柳小学的名学生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联系,在实现小小“微心愿”之外,学生们还自发募集了5万元的善款,想用这笔钱为归柳小学援建一所像样的、能容纳这近名孩子一起用餐的食堂,让他们能在没有日晒、没有风吹、更没有雨淋的环境里好好吃一顿饭。然而5万元用于建设食堂是远远不够的,校党委书记陈涤平、校长胡刚听说了此事深受感动,当即拍板决定由学校拨出15万元专项资金为同学们补齐了善款,总计20万元全部用于援助归柳小学。

年,是陈晓明扎根西部支教的第十个年头。因此,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计划中,校团委早早就确定牵头组成“远志服务团”前往贵州月亮山,一方面是想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把母校师生的爱心亲自交到他的手中;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陈晓明的学弟学妹们的愿望——“微心愿”计划后,许多同学纷纷表达了想追寻学长的脚步前往月亮山支教的愿望。

在确立服务团成员时,学校也经过了精心的考量。这其中,包含了陈晓明当年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同学;包含了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和心理学的专家团队;当然,还有历经了重重关卡考验方能“竞争上岗”的8名学生志愿者精英。校团委书记,同时也是陈晓明的第一任班主任杨羽说,这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团队去月亮山开展志愿服务,所以带去了一支比较综合、全面的团队探路,在支援教育事业以外,也想看看学校的一些专业优势是否能为当地所用,尽可能地多做一些贡献。

“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

从贵阳驱车前往归柳所在的黔东南榕江县要历经近四小时的穿山公路。早早等在县城的陈晓明看见大家的到来,很是高兴,“等你们等得太久了,不过现在来了我还是很开心!”与师长们记忆中那个沉闷内敛的陈晓明相比,眼前的这个小伙子显得开朗生动了许多。他甚至找出了大学时写的日记,把1年9月12日初次与班主任杨羽见面的那一篇念给了大家听。

隔天一大早,在陈晓明的陪同下,服务团一行来到了榕江县教育局,双方就援建归柳小学签订了正式协议,并一同为在归柳小学设立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及远志志愿服务团爱国护旗站挂牌。

在县教育局蒋局长的陪同下,一行人驱车前往月亮山深处的归柳村。来之前就听说月亮山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至今仍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在我们眼前见到的月亮山,山体巍峨雄壮,沟谷切割深长,林中植被繁茂,终年云雾缭绕,美不胜收。

我们还没有为她的气势磅礴震撼完,就遇到了此行的第一件“囧事”——由于山路还在修建中,而且山高坡陡,道路狭窄,服务团乘坐的大巴根本无法开进归柳村。而且由于山中沟壑纵横,尽管只有十来公里的路程,开车也要开上2小时,所谓“隔山能对话,见面要半天”。

于是在陈晓明的帮助下,服务团紧急联系了当地的“小面包”。破旧的小车有的甚至没有空调,高温天气之下只能打开窗户透气。然而山路正在修建,到处都是开山挖路的尘土,第一次坐车,大家没有经验没带口罩,一路下来吃了一嘴灰尘不说,到了目的地整个人都像刚从土里刨出来一样。此外,这条还是“半成品”的山路没有铺设水泥沥青,一路剧烈地颠簸像是在游乐园里坐了2小时的碰碰车加海盗船,浑身骨头都散了架,个子高的脑袋都被车顶撞得砰砰响。更“刺激”的是,山路狭窄,往车窗外一探头,轮胎边就是峭壁悬崖……

当地的司机告诉我们,有句老话形容这里是“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我们去的几天算是运气很好,艳阳高照,否则下起雨来这山路随时会塌方,无法行进。事实上,即使天气晴好,就这短短几天里,服务团已经经历了一次爆胎,还磕坏了一次底盘。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月亮山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静谧壮美,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终身没能走出过这座大山。

“鱼哥哥,你是我的朋友,我很爱你给我上课。”

虽然学校已经放暑假,但是听说有南京来的哥哥姐姐要到学校办夏令营,归柳村的孩子们还是早早跑到了学校操场上等待。据陈晓明说,这里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连山外的人都没有见过。起初,孩子们见到我们这些“外人”都显得很羞涩,怯生生地躲在远处不敢上前。直到陈晓明出现,孩子们呼啦啦一下全部围了上去,跟着陈校长开心地跑前跑后,陈晓明无论走到哪儿,身后都跟着几十个“小尾巴”,让服务团里的8个“新丁教师”羡慕不已。

来自药学院的大二学生于也“出师不利”,他精心准备的自然科学课实验教具——高锰酸钾、盐酸等化学试剂出于安全考量在“出征”前就被“没收”。到了归柳,原本人人羡慕的公分身高也成了他和孩子们之间一道很难跨越的坎儿:孩子们见了他总是不吭声,后来有孩子悄悄告诉别的哥哥姐姐,他们有点儿害怕——原来山区侗民苗民身材普遍瘦小,孩子们头一回见到这样高大的哥哥。好在,没用一节课的时间,孩子们就和他迅速地熟悉了起来,亲昵地叫他“鱼哥哥”。

还有另一个大高个儿“鱼哥哥”,校学生会主席、经贸管理学院大三学生于成龙也在孩子们当中“混”得风生水起,还收了一大帮“小弟”,当收到孩子们悄悄写来的小纸条“鱼哥哥,你是我的朋友,我很爱你给我上课”的时候,“鱼哥哥”第一个红了眼眶。

信息技术学院大一新生朱红是出行前志愿者选拔考核中的“状元”,几天下来,客串活动主持的她俨然成了继陈晓明之后的学校里第二号“孩子王”,一呼百应。朱红为孩子们准备了《趣味语文》《外面的世界》等课程,“利用”课程之“便”,朱红还收获了不少“情书”,语文课上布置的作文里,孩子们纷纷邀请她留下过侗族“六月六”大节。

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蒋思佳负责英语课的教学,考虑到山区孩子英语基础较差,她决定教大家唱一首简单的英文歌《哆来咪》,一堂课下来蒋思佳的嗓子喊哑了,而自带“种族天赋”的侗族孩子们歌声依旧清亮,虽然英文咬字还不是很准,在蒋思佳听来却远比原版还要优美动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女子国旗班是全国第一支大学生女子国旗班,这一次,国旗班也来了两个姑娘——大二的徐舒茜和大一的陈亚薇。陈晓明说,山里小学一年也升不了几次国旗,于是,她们决定为归柳培训出一支“小小国旗护卫队”。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走正步都还“顺拐”,几天训练下来,已经是有模有样。有个叫石小艳的小姑娘个头最小,总是跟不上大家,但是一直很努力训练,为了表示鼓励,她们送了她一只粉色的书包,谁知道她在课后找到姐姐们,想要换一只蓝色的,一开始大家还以为她不喜欢粉红色,后来才知道,她是想换成蓝色的送给她正在上初二的哥哥。

参与了志愿者选拔的校团支部成长驿站负责人、药学院大二学生柳思洋说,选拔通知发布短短几天就接到了六七十份报名表,然而由于这次学生志愿者只有8个名额,许多同学还找到他表示愿意自付费用前往。得知确实不能成行后,同学们一路上都在给他发短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cf/5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