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方水土养一方药材吗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本草蒙签》说:“以地冠名,地胜药灵。”自古以来,医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处方时,中医习惯在这些药名前冠以产地名,如怀山药、浙贝母、川麦冬、杭白菊、滇三七、潞党参等。

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这是因为改变产地环境,会引起有效成分减少,甚至引起中药失效。故《神农本草经》强调用药要重视“土地所出”,药王孙思邈说:“古之医……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今之医者,知诊脉处方……至于出处土地……皆不悉,所以治十不得五六者,实由于此”,可见中医疗效与中药道地药材有着重要的关系。

何谓“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中药标准化的概念,是指一定的中药品种在特定生态条件(如环境、气候)、独特的栽培和炮制技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较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典籍中的“道地药材”论

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对道地药材就有过记载:药有“土地所出,真伪新陈……”此话强调了区分药材的产地、讲究道地的重要性。

《本草纲目》对此也有详细的记载: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

《本草经集注》在总结前人药学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道地”的重要性:“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所以疗病不及往人,亦当缘此故也。蜀药北药,虽有未来,亦复非精者。上党人参,殆不复售。华阴细辛,弃之如芥。”而且,该书还采用“第一”、“最佳”、“最胜”、“为佳”、“为良”、“为胜”等词来描述常用中药的道地性。

由此可见,道地药材之功效的确是地道实在、确切可靠,不愧为“道地”、“地道”之称。

道地药材“十五大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我国道地药材产区在分布上有一定规律性可循,道地药材的产地区划及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从全国区划来看,可分为关药、北药、怀药、浙药、淮药、南药、川药、云药、贵药、广药、海药、秦药、藏药、蒙药、维药等15个产区。

何谓“北药”?

北药产区北药通常是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产出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例如,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柔润;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山东东阿阿胶以其质优驰名中外。

何谓“上党人参”?

党参在古代被称为“上党人参”,原产山西长治地区(该地区在秦代时属上党郡),此地原来也产五加科植物人参。由于人参被过度采挖,到了清末时期已经绝迹,很长时间人们都把人参和党参混用、混称。隋代将上党郡改为潞州,宋代改为潞安,故又称“潞党参”。直到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以新增品种,且又原产于上党郡,故定名为“党参”。

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现今,党参主产于中国北方海拔米~米的山地林边及灌丛中,以山西潞州所产党参质量为佳,称为“潞党”,属于道地药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fb/54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